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可能以具有核心科技实力的企业为主,有盈利能力要求,预计上市时间或在明年两会前后;后续上市企业可能适当放宽盈利要求;随着企业分批上市,可能设立科创板指数。此外,监管层可能鼓励股权承销规模靠前的头部券商承揽科创板企业的上市发行工作。
昨日A股市场全面上扬,被压抑许久的做多情绪一触即发。数据显示,周一沪深两市共计获得81.24亿元资金净流入,一举扭转11月16日以来的持续净流出颓势。不过从行业方面看,资金进出仍呈现冷暖不均格局。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在配合司法部抓紧起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以下简称PPP条例),该条例有望年内出台。同时,财政部酝酿出台规范发展实施意见,推广清单式管控,对PPP适用范围做出限制。
29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显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彭博公司合作项目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双方通过交易平台连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项目将正式启动。
通常讲的商誉为外购商誉,初始计量金额为第三方并购中的交易价格与享有的标的资产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只有第三方并购会产生商誉。通常认为,商誉是企业预期未来超额利润的折现值。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全国股转公司”)近日发布的公告表示,已编制完成新三板引领指数系列方案,后续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外部条件稳步推出。
近期外围市场走势偏弱,不过国内政策面相对偏暖,大盘无惧外围低迷,走势较强。新增投资者数量略有回升,对市场构成支持。市场的跌势逐渐扭转,近来逐渐企稳回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经济下行压力。
近期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并购重组的政策,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并购重组市场有回暖趋势。具体而言,并购重组审核提速,沉寂多时的重组上市出现升温迹象,企业参与并购重组的热情提升,预计产业并购将会明显加速。
21日,两市低开后震荡回升,截至收盘,三大指数均以红盘报收。行业板块多数上涨,个股也是涨多跌少。
近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领域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系列民企支持政策正逐步显效。然而,民企纾困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政策效应仍有待释放,部分民企的基本面尚未见底。
11月5日,证监会负责人表示,科创板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将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近期监管层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呵护资本市场,带动券商股全面反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项政策密集落地,前期券商多项业务全面萎缩的低迷处境有望得以缓解,新业务增量机会增加,证券行业运行将更加规范,后续券商业绩将迎来边际改善。
上周,沪深交易所分别成功发行纾困专项债券。对于当前部分陷入经营困境的民营企业而言,此举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应该明确的一点是,纾困专项债不是救济和福利,更不会“大水漫灌”般覆盖所有企业,它的流向注定是那些本身质地优良、暂时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
受益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军民融合正驶入快车道。据了解,第三批央企混改试点中至少两家军工企业将入围,加上前两批7家军工企业,近十家军工企业入围三批混改试点。
多位专家表示,近期美债收益率已有超调之态,其后续走势为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