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民间金融几次震荡后,余威还未散去。
“随着宏观经济和行业的调整,近年来信贷不良资产形成的速度在加快。”一位不愿具名的四川金融业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过去商行和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信贷体量,当下宏观经济回落,地产等行业呈现疲软,不良资产规模整体也在加大。在此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也有所活跃。”
实际上,不良资产增长已成为业内共识。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09万亿元,同比增长57.24%。而关注类贷款基数也持续走高,余额已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并不理想,因此,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再次受到关注。
今年以来,资产360、人人收、分金社等数十家“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的线上平台集中出现。对于这一现象,交银国际互金行业研究员李珊珊分析认为,“‘互联网+不良资产’已成为热门风口,但以互联网模式直接参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核心技术,仍在摸索中,存在较大想像和挖掘空间。”
技术成制约
据互联网商业生态观察者闫舒媛撰写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不良资产正在加速增长,“2011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城市商业银行重组也将提供另一个不良资产剥离来源。同时,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在2013年以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这些平台的风控体系还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的检验。”
“债务逾期增长是近来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也无法‘言顶’。加快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是大势所趋,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就是创新,如今政策和行业都在积极探索,从允许金融机构打包出售(注: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允许金融机构通过批量方式打折自主出售不良资产)、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推进地方AMC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上述金融业内人士提到,而如今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在其看来不失为颇具潜力的方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金融市场中,华融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几乎垄断了来自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业务,而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的各种平台刚刚兴起,两者之间如何共生、甚至竞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运作模式主要在于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包后,根据资产特征进行转让、租赁或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处置,既可变现退出,也可持续运营。
而根据记者梳理,在已有的多个新生平台中,主要以催收O2O、提供数据服务或处置中介为主,例如上述的资产360、人人收等模式。这与资管公司购买资产再进行的债权处置,或是通过三方协议进行的债务重组的传统不良资产交易业务模式有较大不同。
对此,李珊珊及其团队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涌现出的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或只能瓜分不良资产处置蛋糕的小部分份额,“目前国内四大AMC和部分获批的地方AMC以外的机构尚无许可权批量处置不良资产。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企业若直接涉足不良资产处置,必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方式,否则较传统处置机构没有优势。但目前不良资产通过大数据采集直接参与处置,或为处置过程提供核心增值服务在技术上仍处于探索中。”
创新前景不明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一家名为分金社的平台涉足于直接介入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化。而其模式更类似于传统的、四大资管公司以外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逻辑。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串哥”(注:掮客)告诉记者,不良资产来源并非只有银行,并且银行也能提供非批量的资产,而不良资产在不断增量的情况下,资管以外的机构仍然有空间,“银行的大包都是资管的,散单子可以接手。此外小贷、P2P行业也有很多相关资产。实际上,这个(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里最大的门槛是资金,其次是关系,最后是处置能力。”而分金社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核心则在于通过互联网众筹,降低拿到银行“散单子”或其他中大型体量资产的门槛。
这一模式与市场主打的催收O2O服务、拍卖中介、信息提供模式有所不同,相较于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或更接近于不良资产处置+互联网的模式。而其模式是否相较于其他平台更能探索出一条明确的业务路径,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创新暂未有先例,不宜早下结论,“可以说,目前整个行业(注: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还处于摸索期,更多的创新值得关注。”
而闫舒媛在其报告中提到,其主要看好针对个人债务的催收O2O平台以及抵押资产处置的垂直平台。在其看来,互联网在企业不良债务市场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个人债务处理市场是更容易的切入点。一旦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贷款进入逾期高峰,债务催收服务的外包将是很多平台的选择,搭建催收服务的O2O平台将成为一个方向。而抵押资产处置环节的看好,则在于目前国内的二手汽车和二手房产交易平台在估值和交易效率方面比传统的拍卖行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因为汽车和房产都有区域属性,所以垂直平台的交易效率会相对高于司法拍卖电商。
无论如何,因为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仍是新生事物,“尽管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但互联网金融如何撬动这块市场仍然是有待创新和探索的命题。”闫舒媛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