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金融成为行业下个争抢风口
来源: 和讯
2015-10-12 12:09

深挖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之外,在移动端出现了更多的金融创新,如移动端自动化授信,利用微信发放贷款等,移动金融也从简单的支付、理财的“1.0时代”进入“2.0时代”。

“移动金融在大数据征信、风控以及创新等方面将出现重大的变化,通过大数据驱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才能有效降低获客成本,推动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维信理财总裁廖世宏指出。

“京东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数据"。”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表示,在移动金融时代,京东金融APP是真正将移动产品化,而不是简单将一个个金融产品移动化。京东要通过对用户喜好的大数据分析,创新多样化的专业社交功能。

事实上,京东拥有海量的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京东金融的风险控制就融入了电商平台积累的大数据,建立新型金融信用系统,生成京东独有的信用体系,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

由此,一方面背书京东,生成独有的信用体系,在风险控制中融汇集团积累的大数据,据此挖掘需求、引导需求、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则大刀阔斧展开异业合作,如此前入股擅长数据挖掘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的美国公司ZestFinance,旨在强强联合共同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开放的生态体系稳固了京东金融、合作伙伴和用户的三方关系,形成稳定的三角矩阵。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分析师陈莉表示,移动端金融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通过对数据的积累和挖掘转变成业务量的增加。京东金融通过数据模型的分析给用户提供智能化理财产品推荐和筛选,实现金融产品的智能化。

其实在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上,蚂蚁金服和腾讯也是一员猛将。腾讯金融得意的是其用户关系数据和基于此产生的社交数据;阿里巴巴除去强大的交易系统收集后台数据,还通过投资微博、高德地图等方式掌握了部分社交数据、移动数据。

蚂蚁聚宝运营总监祖国明曾向媒体回应表示,一站式理财更多地是把用户体验和大数据的行为分析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选择。

诚然,在大数据金融的时代背景下,移动金融的发展势不可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使用规模共达10.6亿台,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仅为0.7亿台。智能终端使用规模的大幅扩张,也拉动了人们对移动金融业务的需求。由于移动金融业务产生大量零散的数据,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来挖掘用户喜好,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使移动互联网金融实现精细化管理。”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唐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大数据可以应用到移动互联网上,从而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在管理方面从经验依赖向数据依赖转化,在深入了解和把握住自身的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的去评价金融绩效,评估业务风险,以及配置全行的资源。

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同行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的,各企业均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用户,而现在互联网金融走移动端之后,仍旧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许多移动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营销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移动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更精准地定位产品,并推送给目标人群。

唐铭指出,可通过大数据的动态定向技术查看互联网用户近期理财动态,并依据数据来建立用户模型,进行产品实时推荐的优化投放,直击用户所需,对目标用户实现精准营销。这样一来,利用大数据和移动端可以增加金融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动频率,缩短延时性,从而大大降低金融的成本。

名称
成交量
成交利率
1
21190.64万元
10.35%
2
2590.64万元
10.35%
3
21190.64万元
10.35%
4
21190.64万元
10.35%
5
21190.64万元
10.35%
6
21190.64万元
10.35%
7
21190.64万元
10.35%
8
21190.64万元
10.35%
9
21190.64万元
10.35%
10
21190.64万元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