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转型已经在路上了。
这或许是一条遥看可见的路,路的那头就像是蓬莱仙山。不过,别忘了这是隔海相望,想要到仙山上逍遥快活,那须得千军万马从架在海上的独木桥上过。3000多家P2P公司最后肯定会有成功平台化的公司,但这种公司绝对是屈指可数的,这种平台能占现在P2P数量的千分之一二就很牛逼了。剩下的近3000家P2P难道都得死?
平台化是一个P2P公司综合实力的比拼,是商业模式的转变,管理层素质、运营方法、产品设计、品牌定位等都得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必须能够与之相适应,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转变和有条不紊、严丝合缝的配合很显然大多数出身非常草根的P2P公司并不具备,况且这只是公司软实力的要求。
在硬件上平台化的P2P公司,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生存基础是流量。虽然江南愤青曾经撰文指出互联网金融并非流量为王,但请各位不要曲解了他的意思,他想要表达的是无法转化的流量是没用的,这点我想没有人会反对,但就同一类型的网站或者平台,肯定是流量大者胜,这是基础。
另外流量到平台了,能不能转化就要看平台的定位和转化的技巧了。平台定位意味着引入的流量有什么特点,人人网引入的是学生,哔哩哔哩引入的以二次元的90后,美图秀秀引入的是女孩,互联网金融引入的是理财需求者,如果是同行业的竞争,自然是比流量、用户量、日活跃用户等互联网指标。所以流量、用户量、日活跃用户依然是最重要的基础指标,也是因为这样新浪、360、金山、人人网等流量巨头加入互联网金融。
平台化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中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艰难和惨烈。目前近3000家正常运营的P2P,陆金所、人人贷、红岭创投等他们的品牌已经逐步形成,流量基本稳定,资金也相对充实,再加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和新并购浪潮的到来,在16年的竞争中优势明显,他们平台化过程中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同行业企业。
这个行业在去P2P化,在平台化,就像我前面说的,今后统一叫互联网金融可能更妥帖。平台化之后说白了就是投资人这该平台一站式理财,到时候股票、基金、信托、债券等等都会标准化处理,也会做资产包,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应有尽有,将钱放进平台就行了。
发展到之后就是既然来这里理财了,那流量也不能浪费呀,顺便做个消费吧!还有这么多的理财产品,您一个个的挑选多累啊,这里有搜索和自动推荐功能,您试试呗!以个人理财多没意思,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嗨呀,还可以互动交流,晒朋友圈呢!这些可都是大数据啊,将来我通过云计算有效的开发和处理这些大数据那可得获得多少宝藏啊……
是的,这些正是BAT做的事情,所以平台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BAT!
BAT已经在做,而且做得很好。蚂蚁金服是估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腾讯、百度来势凶猛,而平台化后大家卖的都是一样的产品。
不同的是可能想要平台的P2P想通过P2P这支利箭击穿互联网,形成绝流量跟用户群然后然后在做全面的互联网服务,而BAT是用已经形成了的成百倍、上千倍的流量、用户量来做互联网金融服务,而且他们的这些用户都是活跃用户,并且基本覆盖了所有的P2P用户群,现在还有那个做P2P理财的人没有微信和支付宝的?没有问过度娘他们投资的P2P平台靠不靠谱的?
现在总该明白到底是BAT做互联网金融容易还是P2P平台化靠谱?所以,平台化最可能成功的是陆金所,而未来平台化的互联网金融可能就是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百度金融、陆金所了吧。即便是中国有一天开始反垄断,强拆BAT,但他们的关联关系是不会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