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两重天 监管不宜一刀切
来源: 电脑之家
2015-12-27 16:45
分享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在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迅猛,不但成交额已经突破1万亿元,而且平台的创新、竞争也更加激烈。不过,问题平台率也创下 历史新高,这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而从未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规范监督,这也为其健康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亮点一:

  网贷成交额突破1万亿

  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329亿元,同比增长267.34%;历史累计成交额14836亿元。梳理数据发现,11月份网贷业亮点突出。11月份,网贷业成交额创历史新高,第一次逼近1500亿元,达到1497亿元,环比增长7.85%,同比增长257.04%。

  11月末全国P2P网贷贷款余额第一次突破5000亿元,达5109亿元,环比增长16.65%,同比增长301.84%。11月份全国P2P网贷平均综合年利率第一次跌破11%,为10.89%,环比降低0.13个百分点,同比降低5.0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P2P网贷参与人数日均35.82万人,环比增长2.31%,同比增长173.44%。截至今年11月底,纳入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的网贷平台为3555家,未纳入指数、而作为观察统计的P2P网贷平台为464家,另有观察平台为763家,三者合计共4782家。截至今年11月底,纳入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的3555家样本平台中(扣除13家非独立P2P网贷平台),总注册资本为1362.86亿元。

  亮点二:

  问题平台数量创新高

  而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问题平台数量也在快速增加。11月份,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问题P2P网贷平台133家,环比上升104.62%,同比增长195.56%。2013年以来,P2P网贷行业已经发生各种问题平台1316家,其中今年前11个月954家,占72.49%。尽管问题平台大都是小平台,但还是给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同样,研究也显示,今年6月以来,问题平台数量不断下降,但在11月这一趋势被打破,且问题平台以跑路居多。某研究员指出,虽然当下政策面继续向好,资本市场也开始新一轮注资,但是年底银行惜贷、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现实状况依然严峻,“年底问题多”的规律开始显现。同时,为了支撑人气,11月的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减缓,通过利率下降来缓解平台资金链紧张程度,短期内作用有限。“12月,投资人应关注违约成本高的大平台,警惕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但业务模式不甚清晰的平台,特别是要远离自融、拆标、严重依靠资金池的平台,拒绝高息诱惑,保留一年的战果。”。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关于P2P网贷的监管细节尚未出台,而行业中鱼龙混杂,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业务操作不规范、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客户信息保护不严、对交易流程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资金错配、期限错配的情况仍然存在,客户资金安全存在一定隐患,未来行业健康发展有赖于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约束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协调政府、行业、市场力量,合力促进P2P网贷行业健康发展。

  亮点三:

  持续获得政策利好支持

  继前期十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后,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对外发布,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此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建议》的辅导读本上进一步指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支持并规范第三方支付、众筹和P2P借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

  自今年“7·18互金指导意见”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指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的意见相继出台,虽然最权威的监管细则还未公布,但是政府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关注,表明其重要性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可。此次纳入“十三五”规划,是对包括P2P在内的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更大激励。

  亮点四:

  上市争夺战更加抢眼

  11月,宜信旗下的宜人贷正式向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递交首次公开招股(IPO)说明书,其后,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也公布了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将最快于2016年5月到6月期间递交上市申请,融资规模有望达到50亿美元。此外,诺诺镑客的母公司麦子金服也预计推出全员持股计划,准备海外上市。

  另一方面,谋求在国内上市的P2P平台则纷纷瞄准新三板,民贷天下、PPmoney、团贷网等平台都对外宣称将谋求“P2P新三板第一股”。研究员对此表示,对于宜人贷上市融资,以及国内诸多新三板“选手”来说,虽然第一次公开募资的金额可能相对较少,但是,成为公众公司的增信意义显然更为重要,将有力弥补缺乏监管和公信力的环境下平台发展的短板,顺便为2016年很有可能开始的并购潮做准备。

  平台倒闭、跑路频发 P2P监管不宜一刀切

  近期,接二连三的平台倒闭、跑路事件让P2P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日前由英凡研究院举办的互联网金融学术沙龙上,有专家指出,跑路事件中的所谓P2P,本质上都是伪互联网金融。为进一步防范这些“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狼”爆发更多的风险,应该把他们跟互联网金融区别开,以分级监管的思路规范新金融市场,不宜一刀切。

  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一个新模式,P2P近年在国内发展迅猛。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10月,P2P网贷交易规模已突破万亿,为百姓投资和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渠道。

  然而,P2P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平台倒闭、跑路等负面事件却频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正常运营P2P平台为有2600多家,而累计问题平台数量达1100多家,占比将近1/3。

  “爆发问题的P2P平台并非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专家指出,跑路、倒闭潮中的所谓P2P,本质是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传统民间融资平台。

  据了解,此前由于P2P行业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则和监管主体,对注册资金、规模和杠杆率没有明确的限制,市场进入和退出门槛较低,因此,一些民间借贷主体,包括典当行、投资公司、财富公司等,甚至是传销公司纷纷将自己包装成P2P机构,身披互联网金融外衣,造成鱼龙混杂。而最终,也是这些互联网金融“李鬼”引发了各种的负面问题。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认为,互联网金融需要具备四元素:一是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用户触达方式; 二是用数据作为风险管理和需求匹配的主要方式;三是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作为技术的底层,通过新的技术应用降低服务成本,满足高频、广众、小额交易需求,实现金融普惠性,并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四是产品和商业模式要具备分享、开放、平等、协作的互联网精神。

  反观那些“跑路”的P2P平台,虽然不少也建立了网站和APP,但本质上仍以线下推广为主,是非常传统民间融资形式,其商业模式、行为及技术特征与互联网金融基本关系不大。

  更重要的是,这些伪互联网金融平台没有金融风险甄别能力,用户投资完全没有保障。“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甄别风险能力都是核心,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伪互联网金融。”陈龙说。

  对于伪互联网金融扰乱市场的现状,专家建议把真伪互联风金融区分开,并以分级监管的思路规范引导。分级监管是规范行业、鼓励健康发展的一种过渡措施。具体来说,对于风险控制好、合规的平台,监管指标可宽松一些,给予更多业务创新鼓励;对于不能满足监管标准,业务有较多合规瑕疵的平台,则提高的监管标准。此前,包括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的发展初期,都采用过分级监管。

分享
名称
成交量
成交利率
1
21190.64万元
10.35%
2
2590.64万元
10.35%
3
21190.64万元
10.35%
4
21190.64万元
10.35%
5
21190.64万元
10.35%
6
21190.64万元
10.35%
7
21190.64万元
10.35%
8
21190.64万元
10.35%
9
21190.64万元
10.35%
10
21190.64万元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