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如火如荼地发展了好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3000多家平台,许多人认为这个行业会热度不减,一直持续火下去。但只有少数的清醒者,在接近2015年年底的现在,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
这份寒意不仅来自外部的经济环境,也来自于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态势,以及积累的诸多问题。如果平台希望能够长久稳健地发展,势必需要认清形势,及时应对,并提前准备。
有哪些因素导致P2P行业提前入冬?又有哪些迹象可以佐证呢?
一,整体经济下行,P2P行业正面临着资产荒的难题。P2P平台的两个“P”可以笼统理解为资产端和资金端,而这两端近期都面临着不小的问题。
最近几个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并不怎么好看,实体经济的状况也确实堪忧。在整体经济处于下行通道的情况下,通过P2P平台贷款的众多中小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融资需求被大大压缩,而且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其贷款坏账比例必然显著上升。在这种背景下,P2P行业能够获取的优质资产存量必然缩减,也就意味着,网贷平台面临着缺乏标的甚至无标可卖的尴尬境地。
二,获客成本高企,让P2P平台不堪重负。在资金端,P2P平台面临的压力更为直接。据网贷之家统计,到今年9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3448家,正常运营平台为2417家,而P2P投资人数仅有240.41万。从上述数据就能看出各P2P平台对投资用户的抢夺有多激烈。因此,提高收益、投资送现金、各种加息活动,在所有的P2P平台中都能看到类似的活动。
而运营成本只是一部分,用于扩展用户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移动应用推广、品牌广告的成本,也随着竞争加剧而水涨船高。
总体成本一合算,不少平台发现综合获客成本已达到3000元,个别平台甚至高达5000元!行业统计,90%以上的P2P平台在“贴钱赚吆喝”。
更悲哀的是,即使平台花了高成本将投资用户抢过来,但这些用户却并不“忠实”。资本都有逐利本性,投资用户往往流连于众多可选平台,谁的收益更高,谁给的优惠更大,谁送的礼品更多,就在谁的平台上投资。平台高昂的获客成本最终可能打了水漂。
三,资本市场趋冷,行业获得融资的平台数量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和年中的时候,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本动作频频,有时一天之内甚至有多家平台宣布获得了新的融资。但当前的资本热度已今非昔比,从美国到国内,资本市场动荡,整个投融资市场缩紧。当前P2P领域新的融资已经比上半年大幅减少。在这个极度烧钱的领域,资本的趋冷,势必使得不少平台削减弹药。
除了上述因素,政府监管趋紧、行业竞争门槛提高、平台积累的历史坏账等,也都使得当前P2P行业寒意阵阵。既然行业提前入冬,那平台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寒冬里更应该严格进行风险控制,保证资产安全性。在当前形势下,严苛的风险控制标准不但不能降低,反而更需要专业人员对贷款方、资产及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并规范操作流程,如此才能保障投资用户的资金安全。毕竟,风险控制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坏账和逾期等,对于平台来说是严肃的事,切不要因为规模或费用而盲目扩张。
其次,拓展优质资产,解决资产荒难题。当下行业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由合作机构提供资产,并由合作机构对项目进行初步的风控,部分还会承担回购的责任,之后再由平台进行独立风控。因此,较为便捷和快速见效的方法就是扩充合作伙伴,缓解燃眉之急。
当然,此前也已经有不少平台在自建资产端了,这也可以缓解资产荒的问题。但是要清楚地认识到,资产荒更多的是受制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经济下行通道之中,资产荒有可能成为新常态,平台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再次,抓紧练内功,开发创新产品,提升产品体验。平台还可以在这段时间对已有的产品线进行优化,让用户的投资体验更为顺畅。为适应当下经济形势,我们早在3个月前就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目前业务流程和系统还在测试,相信很快就可以对外发布。
最后,在努力开源,拓展和丰富资产端的同时,平台还要注意节流,降低获客和运营成本,提升客户粘性。在艰难的时期让投资人感受到温暖,毕竟客户的增值服务和体验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平台的用心程度。
当然,在寒冷的冬天,平台手中应该储备足够的“粮草”,也就是资金。今年6月底,我们完成了2.1亿元的B轮融资,加之我们一直将风险和成本控制得较好,目前手里有足够的现金,也没有什么项目坏账,可以安心度过寒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是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收益可观的资产项目。坚持这一初心,方能迎来春暖花开。我想,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应该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