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证监会门前聚集了近千名请愿者,希望有人为他们“做主”,以挽回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危机造成的损失。
无独有偶,9月底,位于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国平安集团北京分公司楼下,聚集了近百名投资人向平安集团维权。
他们对记者声称,他们购买了中国平安北京分公司兜售的理财产品,但很多理财产品都遭遇了兑付危机。其中投资者投入金额最大的650万元,最小的12万元。多数人投资额在60万元左右。
这些维权者汇总了向各自销售产品并签订合同的平安保险业务员的名字及工号,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名平安保险的业务员参与其中,地区也分布广泛,这些业务员分散在西单、通州、延庆、昌平、丰台等多个平安保险的区域营业部。
“通州是在平安保险的营业部里有设点卖;门头沟的点,长期做宣传。那里有很多拆迁户,买的数额都很大。”投资者对记者举例称。除北京之外,在上海、鞍山、郑州、深圳、杭州、天津等全国各地的平安保险分支机构的业务员,同样向当地投资者兜售了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产品。
据记者了解,平安集团先后两次会同这些理财产品投资者代表在平安总部的2楼会议室沟通,“第一次谈了9小时。”参与沟通的投资者代表告诉记者。这位人士认为,平安方面“并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只是单方面要求其提供所有当时销售产品的业务员名单。
而平安总部相关人士则对记者称,此事是平安人寿下设的机构网点业务员所为,平安集团从未官方销售过上述金融产品,“是个别业务员的个人行为。”
平安保险员兜售理财产品
2015年1月18日,刘晓芸(化名)参加了平安保险年底答谢老客户酒会。在酒会上,平安保险业务员李成(化名)向她推销一款名为“湖南长沙省会地标商务综合体”(下称长沙地标)的产品。李成承诺,这是无任何风险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数额有限,“只限平安老客户购买”。
李成称该产品年息10%,按季付息,并一再强调是刚性兑付。刘晓芸当场预定,并于4天后正式签订合同购买60万元该产品。
按照合同约定,购买产品3个月后,刘晓芸于2015年4月按时拿到了第一笔利息。这使得她对李成更为放心,又于2015年5月再次向其购买30万元的另一款名为“罗兰金都购物公园”(下称罗兰金都),被李宣称无任何风险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
然而,接下来就发生了异样。2015年7月是她购买的长沙地标的第二次付息时间,但她并没有收到利息。2015年8月是她购买的罗兰金都的第一次付息时间,她也没有收到利息。
刘晓芸察觉到事态不对,就给当时兜售产品的平安保险业务员李成打电话询问情况,“结果他不接电话,无奈之下,我照着合同上的电话打过去,被告知发行产品的公司3月资金链已经断裂,后期的利息与本金兑付都是未知。”她告诉记者。
上述两款产品合同的甲方,均为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定授权人处手签字“王维奇”。
刘晓芸马上前往金赛银公司北京分公司,“看见楼道里都挤满了人,一问才知道不单我一个人是这种情况,大家都是从北京各个区赶过来问的,都是到期没返还利息和本金的客户。当时意识到,完了。”
据记者了解,该案件中,像刘晓芸这样以为购买了平安背书的“保本保息无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人数众多,地域甚广。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经侦大队已对此立案调查。
背后的投资公司运营如何?
刘晓芸的经历在这起案件中有典型代表性。据记者调查,上述不完全统计的千余名投资人,受骗模式高度相似,都是通过平时各自熟络的平安保险的业务员的渠道知晓并购买的金融产品。
据多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他们或是应邀参加上述各地的平安保险组织的酒会、或者是参加免费外出旅游、泡温泉、农家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平安保险的业务员向其推销产品。甚至业务员并不清楚所兜售产品的性质,他们向投资者宣称都是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而投资者购买的合同显示,他们买的很多并不是理财产品。更没有保本保息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