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家IPO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上市发行价显著低于此前PE机构的入股价,甚至个别次新股的市价一度跌破PE入场价,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由此得到清晰的呈现。在IPO发行市盈率不高于23倍的隐形红线下,新股发行价低于上市前PE机构入股价的现象已经不再鲜见。
时至年中,市场普遍关注流动性是否会再度受扰动因素影响。” 从货币政策工具如何组合的角度看,专家认为,同4月“降准+MLF”组合相比,非对称加息因素需要注意,短期内流动性投放有可能向“降准+MLF+非对称加息”的“三剑客”方式转变。
MSCI以初步2.5%的纳入因子将226只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已于5月31日收盘后生效,在主要跟踪该指数的海外被动资金完成建仓后,借道沪深股通的海外资金近期保持大幅净流入。以昨日为例,美的集团获北上资金净买入5.39亿元,恒瑞医药获净买入1.4亿元,贵州茅台获净买入2.35亿元,白云机场和青岛海尔均获净买入超过1.15亿元,洋河股份和海天味业的净买入额则在5000万元左右。
随着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陆续回归A股市场,公募基金正摩拳擦掌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公开资料显示,5月29日,南方、华夏、易方达、嘉实、汇添富、招商等基金公司均上报了“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这位偏好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在5月多了一个“现金奶牛猎手”的身份——投资偏好倾向于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当下,成为“现金奶牛猎手”的公募基金正在逐渐增多,使得A股市场形成了一股现金流投资风潮。
近期,系列企业集团重大信用危机的爆发,反映了多头融资、过度授信的危害性,同时也暴露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企业真实债务水平评估上的缺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不适当分配授信削弱了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加剧了企业的高杠杆,降低了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放大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扩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等多家券商近日纷纷召开中期策略会并发布中期策略报告。具体到A股市场,多家券商对下半年整体谨慎乐观,流动性边际改善有望主导A股市场估值重塑,市场风格更均衡,大消费、科技等板块值得关注。虽然当前还难言业绩拐点,但下半年是重要的观察窗口,需持续跟踪成长股盈利质量改善情况。
央行日前宣布,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东方金融控股(香港)资产管理部朱启表示,信用债违约近期频发,部分房企、城投机构融资困难。一位知名机构固定收益基金经理表示,在MLF担保品扩容后,他所在的机构小幅提升风险偏好,预计市场反应还需时间。
随着混改试点的积极推进,中央企业在产权层面与社会资本已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合作。他也明确表示,外资在参与国有企业混改时,应建立在双方能互相认同以及市场化的定价模式上才有意义。
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保险业市场运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85.42亿元,同比下降7.84%。今年1月至4月,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59%,占财产险公司业务总量的63.16%;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7.17%,占比36.84%,同比上升5.65个百分点。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和监管进一步明确,存续11年的分级基金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工作函强调,各证监局督促辖区相关非上市分级基金管理人动员A类或者B类份额持有人赎回,确保分级基金到期后某一类子份额(A份额或者B份额)全部赎回。
日前,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入摩”首日,A股并未出现此前市场所期待的“开门红”,两市主要指数全线收跌。市场普遍预期“入摩”后首个交易日A股将出现“开门红”的盛景,昨日的下跌也为A股在“入摩”之后的行情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建议后市紧紧围绕盈利增长进行选股,注重业绩和估值的匹配性,2018年投资机会将不会缺乏。
除了上述成分股被剔除外,皖新传媒将被恢复纳入MSCI中国A股中等盘指数。目前MSCI成分股均来自陆股通标的,一旦成分股被交易所限制互联互通交易,相应就会被剔除出MSCI相关指数。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除上述产品外,未来包括钟表眼镜、母婴用品、珠宝首饰等在内的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有望进一步下调。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涉足变速箱、发动机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业务的上市公司处了解到,关税下调对业务的影响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