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敞开大门引“活水” 面临水土不服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5-31 09:19:20

编者按:

保险行业在国内金融业中对外开放最早也是最彻底的,它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一起成长。期间,中国保险业引进代理人制,实现股份制改造,联姻外资,推进海外上市……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中国保险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保险业对外开放再次按下“快进键”,一项接一项举措相继落地,最新的一项是30日银保监会就《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保险业也将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外资入股之路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逐步对外开放保险市场,国际资本大鳄纷至沓来。“那时,我国保险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成熟公司相比,其管理处在‘有其形无其神’阶段,管理层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华泰保险董事长兼CEO王梓木坦言,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形神兼备的现代企业制度,保险人一直在不断地上下求索。可以说外资参股我国保险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先进的公司管理经验等多方面优势,为我国保险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回顾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主要分为准备、试点、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出现新突破五个阶段。

1980至1992年,中国为保险业对外开放“热身”,彼时开始允许一些外国保险公司设立代表处,帮助外国保险公司增进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了解,为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开展业务打下基础。

1992年至2001年12月是保险业对外开放“踩点”阶段。该阶段是中外保险业者同台竞技前的预演期。翻看资料,成绩斐然:1992年10月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友邦保险(01299)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独资寿险公司;1995年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到广州;1996年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与原外经贸信托合资设立了我国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保险市场从一个只有简单的团体人身险的计划经济状态,迅速走向半熟期:引入保险营销制度,市场快速放大,玩家的角色背景实现多元化。

此时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6家,外国保险公司分公司13家。2001年外国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到32.8亿元。

不过,在保险大门还未完全对外敞开时,挑战已经来临。

2001年至2004年是开放“倒计时”过渡期,中国保险人开始感到压力。中英人寿副总裁马旭说,“几乎没有一个市场在自己还没有形成前就对外资开放。国际上的前鉴,差不多所有发展中经济体都会固守保险服务业封闭的防线,直到本土产业相当成熟,才会放外资进来。换言之,弱小的、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中资保险企业,几乎与实力雄厚、发展成熟的外资保险公司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直面相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