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地方债是财政金融管理问题的交汇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7-03 09:14:08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日前常德爆出地方债风险化解措施的传闻,一时市场反应激烈。地方债问题一直为社会高度关注,也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大事。湖南常德地方债疑云造成的社会反应,充分说明地方债有多被当前社会关注。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今天,地方债问题不可小觑。从全国来看,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但不排除局部地区地方债可能需要面对较为严重的挑战。总体而言,只要应对得体,地方债风险断不会转化为危机。同时,对地方债风险也不必大惊小怪。一有风吹草动,就成惊弓之鸟,不战就缴枪,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财政问题和金融问题需要协调解决。当前金融市场上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这不是说市场上没钱,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地方债的存在方式要发生变化,并要金融机构承担更多的代价,金融机构只要是在商言商,自然会有不满。地方债主要是向金融机构借的。还不了,首先可能引发的是金融机构运作的风险。金融监管之所以有必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谓的金融风险就可能由于传染效应而转化为真正的风险。消除传言谣言的影响,本身就是在应对可能的危机。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肯定需要多方着力。金融市场问题和财政问题交织在一起,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金融市场资金充足,那么与地方债延期、降息置换等相关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而在市场资金不足,到处都需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相关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困难得多。

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关系,本来属于民事关系。债务人如果能够凌驾在债权人之上,那么二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金融市场同样如此。市场中的问题,需要市场方法来解决。债务人有困难,应该采取和债权人平等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除此之外的其他做法,难免可能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债务人有困难,希望降低利率,提出这样的诉求本来也很正常。没有必要为此大惊小怪。但是,在资金较为紧张的市场上,这可能被解读为一地本年正常履行偿债义务,并引发恐慌。如此,我们就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地方债问题不是新问题。这些年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许多原先不明的债务浮出水面,为解决地方债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各地确实有一些隐性债务、或有债务可能引致的风险,不能不小心应对。

解决债务问题,要认清债务形势。我们不能教条地理解市场发挥作用,不能因此就否认地方政府可以在债务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作用。道理很简单。许多借款问题不可能短期内解决。多年累积下来的债务,有许多是当年没有赤字的债务,再加上债务期限结构严重不合理,往往需要多年以后才可能还清。这是地方债形成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债置换、利率下调等等,只是在为地方债问题的根本解决寻找有利的应对之策。这次引发社会关注的,实际上只是在讲述一个很平常的地方政府欠债之后的故事。如果地方政府真正富起来,那么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当然,这需要时间。

这就是一个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问题关系的问题。债权债务关系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自身,难免会引发市场和社会关注。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从自己所控制的资产方着手,也不失为一种应对之策。但到底这样可以解决多少问题,取决于所控制的资产能带来多少效益,短期现金流的形成可能需要地方政府资产的变现。毕竟在市场之中,债权债务关系问题需要顺利解决。由此才能消除各种后遗症。债务人不能强迫债权人接受修改的合约条款,否则市场可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氛。

需要意识到,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地方债问题。地方债问题不是某一个地方的问题,一地如何应对,就可能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这是最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

这次一地地方债引发关注,对于所涉及的地方来说,最务实的做法就是尊重市场,拿出切实的有利于市场,又有助于地方财政金融可持续运行的方案来。同时,我们可能还要进一步思考资金的宽松问题。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什么样的宏观审慎监管,什么样的金融管理,才是最有利于当前地方债问题的根本解决的。地方债问题是财政、金融、宏观经济管理等众多问题的交汇点。当然,这不是给地方政府卸责。地方债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防范地方债问题在未来重现的风险。(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