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还有多远,似乎已成为热门话题。
达沃斯论坛上,很多重量级人物对此发表看法。显然,许多人嗅到了非同寻常的一些信号。索罗斯曾经的搭档罗杰斯最近也说,如果下一次危机出现,将会是他有生以来经历的最严重的危机。现在布鲁金斯学会任职的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博文中说,由于低迷的通胀和低利率环境,一些经济体的央行在下一次危机到来时可能没有多少应对的手段,因此建议央行改变货币政策目标,将盯住通胀改为盯住价格水平,一旦通胀在过去的几年内达不到2%,可以相应调高下一阶段的通胀目标到2%以上,通过补偿性的通胀目标,牵引通胀预期上行。
德意志银行不久前也发布报告,猜测下一次危机可能的引爆点,包括南欧尤其是意大利脆弱的经济政治格局、英国“脱欧”可能产生的意外、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泛滥、在困境中挣扎的日本经济、一些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等。德意志银行不是唯一一个发出警告的机构,摩根大通也有类似警告。
一些在债券市场活跃的国际投机客也指出危机可能临近的征兆,如频创新高的美国股市,已经临近危机历史水平的艺术品拍卖行情,还有比特币。
下一次危机真地临近了吗?
不妨先从身边的感受说起。在美国,投资者转向乐观;在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在转趋乐观,但应该说,还没有到晴空万里的地步。
就全球实体经济而言,一些经济体已率先复苏,还有一些也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其中包括意大利等国家。不过,这些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只能算是刚开始不久,并未彻底走出阴霾。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决策者而言,上一次危机都令人心有余悸,阴影还挥之不去。更何况上一次危机的冲击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决策者对于上一次危机的处理手法及其带来的各种后续影响。次贷危机是数十年来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绵延时间之久极其罕见。为了缓解危机的冲击,美欧央行采取了非常规的“短期措施”来稳定市场。这样的措施减轻了短期的伤痛,但也在相当程度上延缓了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自我调整的过程,全球经济实际上直到十年之后的今天也还没有真正走出危机之后的去杠杆进程,这一点从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明显看出来。英国和欧洲央行才刚开始收缩,在金融领域,很多当年濒临灭亡的巨头至今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
这样的措施也给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判断带来困难,甚至很难分清金融和经济究竟哪一个已经复苏,哪一个还在喘息。
通过将大量资金注入金融体系来避免经济塌方的后果之一,是这样的“临时措施”解除或回撤要以经济复苏为前提。这也意味着,在实体经济的复苏得到显而易见的确认之前,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会谨慎对待货币政策的收缩。这样的货币政策又会反过来对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包括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在欧美,传统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有一定关联和前后相随的特点,这次混乱了。
两个进程的交织,意味着经济还没完全复苏,金融体系的资金却充裕得快要决堤,加上现代金融机构惟利的天性,也意味着新一轮的不平衡加剧。
危机往往出现在看似晴空万里的时刻。从仍然存在的警惕性以及经济政治要员此起彼伏的警告声来看,下一次危机离我们很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毫无疑问,上一次并没有完全破裂的泡泡还在,有的甚至还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清醒的危机防范意识和足够的魄力自主完成控制或挤压泡沫的过程,减少系统性的风险,谁就更有可能在下一次危机真正到来时受到的伤害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