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29日电(记者 田阿萌)“在讨论金融的时候,我们得有信心。我们可以这么讲,在当前的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出现,新的改革正在推进,而且改革是连续性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8日在2016中国网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谈金融环境:要有信心 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出现
厉以宁称,在讨论金融的时候,我们得有信心,我们要看到我们身边正在发生变化,而身边发生的变化,我们对它的后果是很难预计的。都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没了,中国的改革红利也用得差不多了,枯竭了,中国就被唱衰了,这是影响中国也影响投资者。我们可以这么讲,在当前的中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出现,新的改革正在推进,而且改革是连续性的,不是一段时间就结束了。
他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正在改革的许多方面,所有这些改革都是更好地促使新人口红利的出现,新改革红利的出现。
厉以宁强调,要正视网络交易对金融业的巨大冲击。网络交易使经济产生了三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经济运转的幅度大大加快;二是信息化时代使金融服务方式和投资人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信息化为金融增添了许多平台,使得人们的金融交易成本降低。
谈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新常态是稳中求进
厉以宁在谈到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时指出,“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很多重要指示,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定,应当保持稳健、中性,这四个字非常重要,稳健、中性,不是一般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而是稳健中性。经济也是这样,我们对于经济可以这样形容,2017年的经济怎么走,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不等于进中求稳,进中求稳还是把重心放在进上面,中国的经济新常态是稳中求进,对金融也是这样的,稳健中性,首先是稳健。”
“在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什么?这个有不同的看法,有争论。因为长期以来,对货币政策的目标都放在这个上面,根据经济增长率确定货币流通量,这是货币学家的观点,但好几十年,很多地方都在参考着。这个看法总的来说可以作为参考,但光把货币政策的目标定在根据经济增长来定,可能过度狭隘的。”厉以宁在演讲中谈到。
现在供给侧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不一定是从需求方面入手,而主要是在供给侧方面,银行应该把扶持制造业,调整结构放在重要的位置。贷款重点应该放在制造业上,制造业的贷款中,如果能够把制造业做得更好,不断有新产品、新功能出现,对整体来说是重要的。
“我们谈宏观调控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供给侧的,而且要让经济有活力,这是货币学派没有谈到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让经济有活力。经济有活力实际上是制度问题,产权保护稳住大家对财产的信心,能够使之增加活力。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到公平,公有经济产权要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一样要保护,这就是公平。这对增加活力是有作用的。”厉以宁说。
厉以宁认为,货币的发行如果采取稳健中性,就应该看到贷款不在量来讲,贷款要把新产品、新功能这些推到前面去是有作用的,所以我们要防止过分的紧缩,过分的紧缩对经济的害处可能比通货膨胀要大,因为各国历史也表明了这样一点,它不是短期内增加一点货币就能解决的。
谈外汇汇率:监管加强是必要的 不用过度惊慌
谈到金融风险的由来时,厉以宁表示,金融风险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当然也有分歧。金融风险原因在资本市场发生大的振动,估计投资者在寻找机会,同时在国际投资者的活动之下,金融的波动使广大投资者感到惊慌。防范之道在于,怎么样把资本市场管理,不要让资本市场发生不正常的大的波动。
厉以宁称,“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的炒作,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引起人们的恐慌。可以这么说,现在外汇市场加强监管是必要的,但这也不用过度惊慌,因为它毕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应该打击那些造谣者,加强对他们活动的监管,这很重要。”
在演讲中厉以宁指出,“金融要改革,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金融必须市场化,但绝对不能自由化,自由化是错误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古典学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就占了主流地位,新古典学派讲政府不要干预,但它是极端的。利率不要限制,汇率不要管理,一切听之自然,市场会调整的。结果1929年大危机爆发,这个观点被认为是错误的。因为金融自由化带来了金融危机。今天金融要市场化,但不是自由化,利率该管要管,汇率该控制就要控制,这样对中国更有利。”
(编辑: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