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密集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多家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在资金投入、引入人才等方面加大力度。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负责任”和“有温度”应是银行业以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从近期密集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可以看出,各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有所加大。
年报显示,2021年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87.50亿元,同比增长23.60%;为该行营业收入的4.0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2021年,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32.91亿元,同比增长11.58%,是该行营业收入的4.37%。2021年,光大银行科技投入57.86亿元,同比增长12.35%,占营业收入的3.79%。2021年,兴业银行科技投入63.64亿元,同比增长30.89%,占营业收入比重上升至2.88%。
从具体应用来看,各银行均将金融科技作为提升内部运营及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并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例如,交通银行推出“薪税管家”数字化薪酬场景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强化“普惠e贷”功能,融合个人与法人、多种担保方式,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线上“一站式”融资支持。
确保“负责任”“有温度”
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强调,引导从业机构落实伦理治理主体责任,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机构应制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的普惠服务价值,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称。
近年来,通过金融科技延展服务半径已成为银行业共识,多家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在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服务效率。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介绍,该行建立了春耕备耕信贷服务“绿色通道”,推行信贷审批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机制。运用金融科技让广大农户在手机上就可以自助申请小额可循环运用的“惠农e贷”,力争全年累计投放7000亿元以上,余额增长1000亿元以上;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乡村版,不断丰富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场景金融,助力春耕备耕驶上科技快车道。
在小微金融方面,为提供流畅的普惠服务,工商银行积极链接生态,与核心企业、多家平台机构实现系统直连,将金融服务嵌入小微企业多个生产经营场景、产业链真实交易场景,融合行内外数据信息、系统决策模型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和方法,以全流程线上化服务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
确保疫情期间服务不断档
疫情暴发以来,银行业在提供无接触服务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经验,为金融科技应用兼顾“负责任”和“有温度”提供了典型案例。
当前,上海、深圳等地区仍在经受疫情考验。记者了解到,这些地区的银行多举措加大线上服务力度,确保金融服务不断档。
例如,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通过超短贷、至臻贷等“零接触”全线上操作的金融产品,保障了客户能足不出户实现融资和交易。
除此之外,针对疫情期间多地封闭管理带来的人力不足压力,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及时通过自助渠道、机器人等手段多管齐下弥补产能空缺,推动“浦大喜奔”APP与客服工作进一步融合,引导客户由人工服务转向APP在线服务,从而释放人工服务压力,保障客户正常用卡需求。
(欧阳剑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