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永磁2021年营收增长69% 新能源领域贡献超八成

金力永磁2021年营收增长69% 新能源领域贡献超八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01 17: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30日晚,金力永磁(300748.SZ)发布2021年年报。受益于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品的产销量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68.78%,实现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85.32%:公司加权平均ROE为23.1%,较上年增加5.98个百分点,基本及摊薄EPS为0.65元/股,同比增长80.56%。公司拟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2.5元(含税)。

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为10,325吨,当中使用晶界渗透技术生产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达6,064吨,同比增长47.51%,占报告期内公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的58.73%,占比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超高牌号产品产量为3,437吨,占报告期内公司晶界渗透的高性能永磁材料总产量的56.68%。

巩固三大关键市场地位与下游龙头深度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巩固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节能变频空调领域以及风力发电领域三大关键下游领域的领先地位;年报显示,上述领域的营收占比达到81.81%。

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222.7%。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磁钢产品销售量可装配新能源乘用车约124万辆,每年助力减少碳排放量约256万吨。公司已经为2021年全球前十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中的八家用于生产驱动电机,主要下游客户及最终用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联合汽车电子、日本电产、上汽、蔚来、理想、博世、大众及通用等整车或零部件行业龙头。

在节能变频空调领域,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59.4%。公司节能变频空调磁钢产品销售量可装配空调压缩机约4850万台,助力每年减少碳排放量约1755万吨。公司与全球变频空调压缩机前五大生产商均保持多年合作,包括美的、格力、海立股份、三菱电机等多个知名品牌。

在风力发电领域,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87亿元,公司风电磁钢产品销售量可装配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约8.65GW,每年助力减少碳排放量约1,433万吨。目前,全球前五大风电整机厂商中的四家为公司客户,包括金风科技、西门子-歌美飒等领先企业。

战略性扩充产能积极把握行业机遇

在全球加快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下游需求持续强劲增长。为充份把握庞大的市场需求,公司战略性扩张产能。公司总部所在的赣州厂区,目前是国内单厂产能最大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具备年产15000吨毛坯的生产能力。此外,公司包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基地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在2022年二季度可以完全达产,形成8000吨/年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能力,使公司2022年毛坯产能达到年产23000吨。

此外,公司在宁波投资的“年产3000吨高端磁材及1亿台套组件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可以建成投产。公司还规划了在赣州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的高效节能电机用磁材基地项目,以及规划在包头投资建设年产12000吨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基地(二期)项目。综合以上产能拓展计划,预计到2025年,公司可实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坯产能40000吨/年。

除了产能扩张外,公司亦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以改善生产技术,丰富产品组合,以及时响应客户的产品升级需求。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达人民币1.60亿元,同比增长55.2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3%。公司还将进一步减少中重稀土在应用更为广泛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中的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提高经营效率。

此外,公司将积极扩充全球的业务版图,精准布局海外市场业务,把握行业向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司将重点建设海外技术交流平台、销售平台及物流服务,将全球业务足迹扩展至更多地区和国家,以提高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积极响应“双碳”号召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一直积极肩负企业责任,致力协助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公司不但努力减低碳排放,更拟与金风科技合作开展绿色电力计划,在公司的生产工厂(包括赣州、包头和宁波等厂区)的闲置区域建设不超过15兆瓦的光伏电站。

此外,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环境、社会及气候相关风险。公司已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计划通过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并加强对原材料的回收利用,预计实现未来每年平均减少5%至10%的单位排放或能耗,直至达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以切实行动实现“用稀土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