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布稳增长“路线图”

随着各省份陆续召开两会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地方经济发展“路线图”已明确。记者梳理发现,对照2021年各地经济增速,除了西藏、河南、宁夏、河北,有26个省份下调了今年增速目标。

各地发布稳增长“路线图”

来源: 经济日报
2022-02-09 09: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各省份陆续召开两会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地方经济发展“路线图”已明确。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地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扩投资、促消费,释放内需潜力方面打出更多政策“组合拳”。

多地适度下调增速目标

截至目前,除天津因疫情原因推迟召开两会外,已有30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对照2021年各地经济增速,除了西藏、河南、宁夏、河北,有26个省份下调了今年增速目标。其中,多数省份的预期增速目标值在5.5%至7%之间,中西部地区目标增速相对较高。

“多地下调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既符合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在经济加快复苏带动下,多数地区在2021年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速,因此在设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需考虑基数影响。另一方面,各省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经济下行压力,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下调了增长目标。

湖北省省长王忠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与湖北经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与去年以来逐季回升的复苏态势相衔接,与全省发展支撑相匹配。

上海市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则定在5.5%左右。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这一目标兼顾了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了需求供给和预期面临的压力。

记者注意到,虽然多地今年目标增速较去年有所下调,但从已发布的数据看,除重庆、山东、江苏外,其余省份目标增速均高于过去两年的平均增速,体现出稳中求进的积极取向。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2022年,各地积极部署扩大有效投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抓投资上项目。要以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生态优化、民生改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立省主导的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重大项目实施机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

“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强,落实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亟需要加大稳投资对稳增长和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地方政府在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加大投资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两新一重”和社会、生态等领域的补短板建设。

多地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北京市提出,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适度超前安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内蒙古表示,要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抓紧构建联通全国、贯通全区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江苏要求,科学论证、适度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管道特别是城镇燃气管道,以及市政、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快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领域智慧化改造。

“两新一重”是稳增长增后劲的重要发力点。比如,四川提出,狠抓700个省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加大“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千兆光网、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市政公用等新型城镇化建设。

刘向东认为,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关键一年,应加快推动这些重点工程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要增强投资的有效性管理,避免地方在投资建设中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效竞争的行为,让投资对稳增长的效果兼顾长远发展。

多措并举激活居民消费

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今年,各地继续部署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

比如,北京市提出,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浙江提出,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旅游市场恢复。

“内需仍是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量。2022年必须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温彬表示,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除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外,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和县乡消费成为热点,休闲康养、家政服务、智慧餐饮、在线体育等新业态受到重视。多个省份提出要加大对步行街、商业街的升级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夜间经济。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今年各地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比如,上海表示,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品牌经济,促进世界级商圈业态和功能持续提升。广东提出,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布局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重庆提出,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记者 熊丽)

(熊丽)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