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开放与外资加仓共振 A股“磁性”凸显经济活力

稳步开放与外资加仓共振 A股“磁性”凸显经济活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12-21 09:26
2021-12-21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金融开放提速的新格局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上周末,证监会一口气发布两项重磅政策,即修订沪伦通规则拟纳入深交所上市公司、修订互联互通机制严打“假外资”,均将进一步扩大双向开放的广度、深度。

专家认为,人民币资产的强大“磁性”内生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外资持续净流入A股,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与外资加仓中国相向而行,擦出绚丽“火花”在情理之中,更是长期趋势。

花开 开门迎客客满座

开放累积效应正在资本市场全面开花,结出硕果。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外资净流入规模大增,既凸显人民币资产的强大吸引力,也反映资本市场深改优化了市场生态,让外资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MSCI中国A50指数和相关衍生产品成功推出,沪深港通等机制不断拓展深化,沪伦通拟双向扩容……一系列开放举措吸引了更多外资流入,提升了市场活力。截至10月末,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3.67万亿元,占比约4.97%。截至12月20日,今年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接近4200亿元,高于以往任何一年。

“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拓展和深化,外资参与A股的投资渠道更加丰富,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促进更多长期资金配置A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北向资金中的“假外资”体量有限,在修订《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预期下,从严监管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北向资金中的“噪音”,更好地凸显其“真外资”属性。明年外资仍会持续配置A股。

高盛研究部预计,伴随指数发行商上调A股权重,未来几年中国在全球及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还将上升,推动整体新兴市场投资者扩大对A股股票的配置。

在市场开放走向深入的同时,行业准入全面放开,外资机构加速抢滩中国市场。今年以来,新增设立摩根大通、高盛(中国)两家外资全资证券公司,富达、路博迈两家全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已有8家外商控股证券公司和3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1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获准设立,有的已经正式开展业务。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郭利博表示:“能够在中国设立并运营一家全资证券公司,是我们在这一关键市场达成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客户需求不断多元化的背景下,此举将进一步强化摩根大通在中国的业务平台与实力。”

“迎客的门越开越大,做客的人越来越多。”谈及资本市场开放成效,有业内人士评价,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与外资加仓中国相向而行,擦出了绚丽“火花”。

红利 质变效应正显现

中国资本市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近年来,资本市场推出众多改革开放举措,在便利全球投资者增配人民币资产、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的同时,也在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创新基因、引导和培育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以开放促改革,过去一年来,注册制扩围等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不断提高,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实体企业差异化需求的金融产品持续丰富。

“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预期,将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谈及资本市场开放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如是说。

以开放促创新,过去一年来,资本市场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方案”,北交所、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服务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加速形成,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创新基因等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

刘向东评价,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正在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支持,使其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获得更大发展。同时,资本市场的开放将会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对金融体系起到调整优化作用。

以开放促发展,过去一年来,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速提升,股市机构化、产品化、国际化趋势持续深化,投资者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全球资本市场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主要是靠开放合作,走向未来仍然需要深化开放合作。”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第60届WFE年会开幕式致辞时指出。

大势 深化开放步步高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资本市场开放将迈步新台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业界预期,在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基础上,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将更加注重制度规则的深层次对接,实现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

实现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加成熟定型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有望加快构建。在11月举行的2021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介绍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时,首先说的便是“中国证监会将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持续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升市场深度和流动性。”

实现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将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预计,未来各类互联互通机制的资产类型与开放方向将持续拓展。资产类型方面,除股票和债券市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互联互通有望深化。开放方向方面,对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有望建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欧洲和日韩等方向。

实现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不再是简单适应国际惯例规则,而是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证监会党委日前在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我们将坚持相互尊重、有效沟通、互利共赢的原则,在中概股监管、跨境审计监管与执法合作等领域,同相关方开展务实合作,争取更大的进展和积极成果。”易会满近日表示。

业界预期,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开放坚定有力,将更好满足全球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的愿望,外资加仓人民币资产大潮初起、势不可挡。以高水平开放为突破口的一系列制度改革,也将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改善投资者结构铺平道路。

(昝秀丽)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