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债市走出一波牛市行情,但近期盘面胶着,市场分歧加大。业内人士分析,债市处于顺风期的格局尚未逆转,但宽信用酝酿发力、债券供给增多及大类资产风险偏好上升或制约债市进一步上涨,收益率低位波动的可能性加大。
债市表现抢眼
今年以来我国债市表现抢眼。截至9月13日,银行间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9%,较去年末下行25个基点。同期,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日本、德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40个基点、2个基点和21个基点;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印尼、印度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9个基点和30个基点。在全球债市下跌潮中,中国债市成为例外。
对于这一结果,很多人之前没料到。
在谨慎情绪中上涨,这是今年以来国内债市一大特征。一季度,债市“逆风”频吹,在经济与物价双升背景下,流动性波动及美债收益率上行进一步加重市场谨慎情绪。“当时市场普遍预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要回升到3.5%至3.6%。”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说。数据显示,2月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今年以来最高点3.29%,此后便转向震荡下行。到了二季度,尽管债市收益率已趋于回落,但不少债券投资者持谨慎态度,不轻易追涨。直到降准消息出现,做多热情被点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月初的3.1%附近,一路降至8月初的2.8%。但在一波酣畅淋漓的上涨过后,债市重新陷入谨慎。
8月以来,债市转为震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2.9%附近,自低点回升约10个基点。“市场分歧开始加大。”陈健恒说。
分歧加大
“利率债市场大跌可能只是开始”“10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3.0%至3.1%只是时间问题”“历史不代表未来,持券待涨乃上策”“需求明确走弱,看好股债双牛”……从近期机构研报标题,不难看出市场观点的碰撞。
业内人士讨论较多的是经济基本面、收益率绝对水平、债券市场供给等话题。围绕同一个话题,各方看法不同。比如,关于货币政策,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将逐渐切换至稳增长,后续可能降准及定向降息。但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物价数据“剪刀差”制约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
在国泰君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覃汉看来,之前市场利率下行,已充分反映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宽信用方面,有分析师认为,近期多个层面释放了稳信贷的信号,宽信用格局将至。
总之,部分观点认为,货币环境难大幅收紧,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时,结构性紧信用状态延续,宽信用过程难一蹴而就;在高息资产愈发稀缺的情况下,债券整体收益率水平有望逐步走低。谨慎的观点则认为,债市收益率已低,反映了基本面“利好”。同时,海外政策调整与PPI高位运行,制约货币环境大幅放松,宽货币成色不足;宽信用酝酿发力,则构成潜在隐忧。此外,地方债后程发力,意味着今年四季度供给压力将高于往年。
收益率或低位波动
综合来看,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宏观政策正加强跨周期调节。对债市而言,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取向仍相对有利。不可忽视的是,债市收益率进一步下行难度在加大。
一方面,当前收益率已处于低位。“从历史上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以下一般就属于偏低位置。”陈健恒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在2.8%至2.9%的水平,距离历史低点已不远。覃汉认为,收益率难以进一步大幅下行,除非看到货币超预期宽松、信用继续收缩、风险偏好持续回落等触发因素。但就目前而言,这些因素短期内可能很难看到。
另一方面,债市面临一定隐忧。首先,宽信用信号日渐清晰,虽然过程未必顺畅,但方向已比较明朗。其次,债券供给增多。为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四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超过往年水平几无悬念,债市供给压力加大。此外,近期金融市场总体维持较高风险偏好,如果股市进一步上行,“股债跷跷板”效应或许会更加明显。
总之,债市收益率上行风险有限,继续下行缺乏催化剂,债牛驻足陷入上下两难,收益率低位波动的可能性加大。
(连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