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加强跨周期调节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8日举行的稳投资稳外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加强跨周期调节,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吕文斌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放缓,但下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有助于稳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

发改委:加强跨周期调节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09-09 06:4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1-09-09 0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8日举行的稳投资稳外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加强跨周期调节,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促进投资稳定增长。近期汛情、疫情等因素对投资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但投资仍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在利用外资方面,外资流入延续稳中向好势头,初步研判全年利用外资情况可能比预期的好一些,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可中国营商环境,对在中国投资有信心。

四方面发力补短板稳投资

在稳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吕文斌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下大力气做好补短板稳投资各项工作,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稳投资,二是发力前期工作稳投资,三是加强资金保障稳投资,四是激发市场活力稳投资。

推动交通领域重大工程建设依然是今年的重点任务。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表示,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总规模仍处于高位并稳步增长。下一步将抓紧报请国务院印发实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抓紧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十四五”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交通项目,印发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专项债券发行后尽快投入项目建设。将确保已开工的战略性项目有序推进,比如抓紧推动川藏铁路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线开工,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尽早开工,推动沿江高铁等高速铁路重要通道开工建设等。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强重大项目的储备,进一步优选、精选具备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交通项目,实现滚动实施、梯次推进。

确保专项债券用途合规

作为地方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专项债加快发行的趋势明显。

吕文斌表示,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放缓,但下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有助于稳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

他说,下一步将发挥好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一是认真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指导督促各地方对今年后几个月拟发行专项债券的项目,抓紧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推动专项债券发行后尽快投入项目建设。同时,高质量做好明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明年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确保专项债券用途合规。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专项债券有关管理规定,同时对地方报送的项目需求认真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专项债券精准用于政府主导、早晚都要干、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三是加强项目监测调度,推动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督促地方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推动新建项目按期开工,在建项目顺利实施,确保专项债券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适时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

在稳外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刘小南表示,综合各方面情况初步研判,全年利用外资数量能够实现一定幅度增长,有可能比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国家发改委正会同商务部等部门抓紧制订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计划年底前出台。”他表示,将在负面清单修订过程中,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大方向,在把握开放节奏的同时进一步放宽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还要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通过更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初步考虑,与2020年版相比,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会有所减少,争取做减法。限制措施会更加精准,在管理框架和模式上将进一步完善。

刘小南表示,下一步将实施好现有的重大外资项目,争取早日发挥作用。同时抓紧研究,适时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将重点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投资力度。

(刘丽靓)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