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绿色债登陆上交所债券市场

2月24日,上交所网站发布公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在交易所市场首家披露发行公告的碳中和绿色债发行人。据记者了解,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也将于近期在上交所发行碳中和绿色债。

碳中和绿色债登陆上交所债券市场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1-02-24 22: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2月24日,上交所网站发布公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在交易所市场首家披露发行公告的碳中和绿色债发行人。同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披露发行公告,成为交易所市场首批碳中和绿色债发行企业。据记者了解,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也将于近期在上交所发行碳中和绿色债。

碳中和绿色债锚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分别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降低碳排放强度。国务院同时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所谓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此次上交所推出的“碳中和绿色债”作为绿色债券的一个子品种,其募集资金将主要使用于经认证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碳中和项目的贷款等,通过节能减排、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减少碳排放,持续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

本次发行的各只碳中和绿色债所涉发行人及项目均可圈可点。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拟发行金额50亿元,是此次拟发行规模最大的企业,发行人已具有12年碳资产管理业务经验,在我国碳市场建立历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此次拟将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国家电投的募集资金将投向山东海阳核电项目,据测算,该项目与同等火力发电上网电量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300万吨。华能集团则是我国首家成立专门“碳中和”研究所的电力央企,在碳领域前瞻性研究方面走在前列。中核集团债券募投项目为辽宁徐大堡核电站,其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保障东北、华北两大区域电网安全供电具有重大意义。

上交所债券市场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债券创新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上交所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使命。这些年来,上交所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绿色金融创新。

据了解,上交所自2016年起着手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推出绿色债券专项创新品种,为绿色债券开辟审核及挂牌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审、专人专审”制度,有效提升绿色债券融资效率。在前期发行试点基础上,先后发布试点通知、监管问答和规则适用指引,规范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要求及评估认证安排。截至2020年末,共有186只绿色公司债、49期256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在上交所发行,总规模达2470亿元,其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绿色产业领域,满足企业多元化的绿色投融资需求,助力国家绿色经济建设。

此次推出的碳中和绿色债将更为精准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从四家发行人披露的发行公告上来看,各家均已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了详细披露,其拟投项目将主要集中于包括核电、水电及风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助力碳减排。同时,各家机构明确相关信息披露安排,碳中和绿色债存续期间,发行人将定期披露碳减排效益。

上交所也高度重视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认同与支持,做好各项机制安排。上交所所有绿色债券的上市简称均以G(Green)开头,并在上证债券信息网以专门版面进行展示,便于投资者识别和跟踪。此外,上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上证绿色公司债指数及上证绿色债券指数,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同步展示行情,建立的“绿色债券信息通”于2018年正式上线,2019年启动绿色债券东向展示。据了解,上交所还是国际“绿色债券原则”观察员单位,并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研究制定。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绿色债,大力发展绿色直接融资,着力建设绿色金融机制,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黄一灵)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