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专家认为,2021年货币信贷环境较2020年整体将略有收敛,将更加重视风险化解。
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改革外债登记管理,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
央行会议强调,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经济恢复性增长,仍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和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会议强调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总量上要求为经济平稳增长创造合理的货币信贷环境。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灵活精准,要聚焦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包括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农、小微企业等。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表明2021年货币信贷环境较2020年整体将略有收敛。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意味着结构性政策工具将是主要抓手,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精准优势。
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
央行会议要求,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支付清算是金融和经济的毛细血管,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监管势在必行。随着反垄断工作深入、数字人民币推进和对外开放加速,2021年我国支付清算市场产品创新将有序推进,竞争环境将更加公平。
周茂华称,需警惕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互联网平台风险,也要警惕房地产“灰犀牛”和影子银行风险反弹。在国内经济逐步恢复背景下,监管部门将更加重视风险化解。其中,中小银行风险化解与多渠道补充资本,有助于夯实金融体系稳定基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要求,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在温彬看来,宏观审慎管理作为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之一正日益完善。在此框架下,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风险排查和应对,使金融运行更加平稳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在完善宏观审慎框架方面,监管部门强调了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预计未来对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和管理将进一步加强。
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外汇局会议要求,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加强外汇形势监测评估,密切关注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坚持风险中性原则,打击外汇投机行为,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避免外汇市场无序波动。
会议提出,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改革外债登记管理,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品。
会议强调,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以加强宏观审慎为核心改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以转变监管方式为核心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完善以风险评估为导向的分类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非现场监管能力建设。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
(赵白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