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际铁路全线通车 智能化设计成最大亮点

京雄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全过程、全专业运用BIM技术设计的智能高铁,应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12月27日上午,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京雄城际)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开通运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贯通。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通车 智能化设计成最大亮点

来源:刘立上海证券报    2020-12-28 09:40
2020-12-28 09: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京雄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全过程、全专业运用BIM技术设计的智能高铁,应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

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雄安到大兴机场最快19分钟,到北京西站最快50分钟。

12月27日上午,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京雄城际)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开通运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这标志着历经两年时间全力建设,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投入使用。

“京雄城际铁路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新的标杆,也是中国铁路进入新时代的典范,更是通往千年梦想的铁路。”在京雄城际铁路开通之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康学东感慨地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据了解,京雄城际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全过程、全专业运用BIM技术设计的智能高铁,应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

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经过既有京九铁路至李营站,接入新建高速铁路线路,向南途经北京大兴区、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至雄安新区,线路全长91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已于2019年9月26日开通运营。此次开通的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长59公里,设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4座车站。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通车和雄安站的建成投用,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铁路网布局,密切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等京津冀中心城市的联系,提高雄安新区的辐射能力,对便利京津冀地区群众往来、加快产业聚集和区域经济融合,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雄城际铁路的一大亮点是广泛运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的装备,全面提升旅客乘坐体验和高铁运维水平。

在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方面,通过智能牵引供电设施、智能供电调度系统和智能运行检修管理系统,实现了将通信、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牵引供电系统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使其具备了全息感知、多维融合、重构自愈、智慧运维的先进性能,提高了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品质。

此外,京雄城际铁路推出旅客精准定位、路径规划、位置搜索等智能服务,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高铁与航空、城轨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让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同步投入使用的雄安站更是在视觉和体验上兼具智能、人性和中国文化情怀。

雄安站是京雄城际铁路的终点站,也是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站场规模13台23线,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采用站城一体化设计,有效融入城市肌体,做到枢纽区域与城市规划、产业开发有机融合;站房外观采用“青莲滴露”设计主题,呈水滴状椭圆造型,椭圆形屋盖轮廓如清泉源头,似一瓣青莲上的露珠。采用立体候车布局,能够实现旅客“进出分层、到发分离”,保证旅客进出畅通;在车场之间创新采用15米宽的“光谷”,提升了采光通风效果。

“雄安站总规模相当于6个北京站,智慧化建造技术应用是雄安站工程又好又快的保障。”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总工程师吴亚东说,建设中充分运用5G、边缘计算、BIM、高精度定位、高清视频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走入雄安站一层候车大厅,一排排连接地面候车大厅和城市通廊梁柱的浅灰色柱子很是引人注目。

“雄安站是全国首座大规模运用清水混凝土柱的铁路站房。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是通过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同,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呈现出自然的‘高级灰’。建成后的梁柱,表面基本不再进行修饰,且表面光滑不易落灰。曲线优美,横竖都是弧度,观感自然清新,结构挺拔俊美,我们管它叫‘开花柱’。”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房项目部副总工程师何锦辉告诉记者,192根“开花柱”在雄安站的大规模应用,是项目技术团队为了达到绿色、温馨、经济、艺术的综合效果,进行上百次试验,才最终呈现出的风采。

未来,雄安站将成为京港(台)高速铁路、京雄城际铁路、天津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的交会枢纽。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开通运营后,铁路部门将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6对,初期最高运营时速300公里。

目前,12306官网及手机客户端已可以预定京雄城际铁路列车车票。据记者了解,从2020年12月28日开始至2021年1月19日,北京西站与雄安站间日常开行列车11对,大兴机场站与雄安站间每日开行列车5对。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