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频吹 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一般而言,新经济主要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既涵盖网上零售、在线办公、移动出行、在线问诊,也离不开5G、物联网等新基建的支撑。4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四个“100+”,即集聚100+创新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

政策暖风频吹 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0-12-22 06:5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0-12-22 0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 编者按

极不平凡的2020年进入尾声。今日起本报推出“年终报道”,回眸2020年我国经济改革新突破和新成就,展望2021年经济发展新格局和资本市场新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专家表示,今年以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更多支持政策落地和发酵,新经济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新经济快速发展

专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此次明确提出的几项重点任务,比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等,均将进一步促进新经济发展。

一般而言,新经济主要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既涵盖网上零售、在线办公、移动出行、在线问诊,也离不开5G、物联网等新基建的支撑。其中,数字经济是新经济中的典型代表。

目前,“三新”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缓冲器”、结构调整“生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网上零售额仅在前2个月出现小幅负增长。从3月开始,网上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到9月已回升至10%以上。全国快递业务完成量增速在2月就率先转正,4月以来增速均超过30%。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发展。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2019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19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3%,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9.3%,比同期名义GDP增速高1.5个百分点。除这一正在形成的增量贡献外,新经济为传统经济赋能蕴含着巨大价值。

事实上,新经济作为新动能,已成为国民经济实现全面转型升级重要力量,极大降低了我国经济体系在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时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在稳经济、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快‘新经济’培育和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建(5G、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信息化、自动化等)等相关投资,或是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的方向。

各层面政策争相出台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看,新经济已占相当大比重,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重要来源之一。“新经济在当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要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地方看到机会,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支持。

4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四个“100+”,即集聚100+创新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除指出无人工厂、远程办公、在线金融服务、新型移动出行等发展重点外,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还要求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新型人才从业评价等。

9月,北京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强调,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化大都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和政策瓶颈,建立数字贸易试验区等。11月,广东也就《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开始征求意见,提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明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除了地方层面,中央各部门对新经济发展也有部署。比如,国务院此前发布《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政策举措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日前也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加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精准施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新经济守正创新

一方面,新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泉,应着力培育,助力新经济发展壮大,释放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新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比如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对监管的包容审慎要求越来越高;新经济对数据的应用涉及方方面面,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问题逐步凸显;新经济既可能让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加剧行业垄断……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要关注被数字鸿沟阻隔的群体,也要应对好由于新经济加剧市场竞争引发的贫富分化问题。比如,新的商业模式可能对相关传统行业造成冲击,带来线上线下模式收入分化。新经济也可能存在“赢者通吃”问题,加大收入差距。政府应扮演好制度建设者和社会兜底者的角色,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经济繁荣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建议,监管和规制需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配合,对新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围绕互联网平台形成的生态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行为及时跟进、认定并进行相应干预。

另外,新经济当中的隐私保护问题也值得关注。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监管部门要对数据链条进行梳理、科学分类,明确数据权属,从而对企业利用数据的行为进行监管。还要把数据运用、数据收集和完全以加工整理数据为基础的公司分开,启用专门数据监管机构发放牌照,使数据收集、运用、加工、整理、销售、服务成为专门业态,从现有大公司里分离出来。

(彭扬)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