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2万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快速恢复。临近年底,在基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还较大的情况下,必须继续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防范落实减税降费“松劲”的苗头,特别是要坚决防止搞集中清欠税收、乱收费削减政策红利,要以更扎实的举措、更大气力落实减税降费。
保市场主体事关重大,减税降费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关键一招。今年出台的一系列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包括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减免社保费和医保费等,旨在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
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直达市场主体,广大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0924亿元,对纾解企业困难、稳定市场主体、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弥补收支缺口成为不少地方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经济运行稳步恢复、各行业发展总体好转的形势下,容易产生放松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努力的苗头。审计署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一些地区存在应减免未减免费用、违规收费、转嫁费用等问题。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目前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困难和考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一点都不能松懈,作为关键性措施的减税降费绝不能“打折扣”,不能通过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来缓解财政压力。否则,即使地方收入暂时增加一些,却造成了对企业生存发展、就业保障的严重损害,影响来之不易的经济恢复大局,地方收入下一步就会成“无源之水”。
减税降费政策要紧抓不懈、持续保持力度。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近期多次表示,越是临近年底,越要确保该减的税费不折不扣减到位,坚决守住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财税部门多次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坚决防止搞集中清欠税收、乱收费,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要注重精准性,提高企业的获得感。通过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确保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继续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更好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当然,减税降费客观上给基层财政收入带来了一定压力。对于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国家通过采取新增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等措施,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在落实好中央直达资金等缓解基层财政压力政策措施的同时,地方要继续坚持过紧日子,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多措并举弥补减收增支带来的缺口。
各方面都应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好了,经济恢复和财政增收才能真正实现。下一步,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继续紧抓减税降费这一关键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