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频有转债发行,12月发行只数已创下历年月度新高。纵观全年,可转债里程碑式扩容,发行规模跨越千亿元大关,冲击2700亿元。
在这场转债扩容盛宴中,中介机构揽入巨额承销费,投资者也收获颇丰。
发行规模“一飞冲天”
2019年年末,可转债供给高峰再现。Wind数据显示,12月共有32只可转债发行,创下历年月度发行数量新高。
不仅是12月,2019年全年可转债也呈现历史性扩容。Wind数据显示,2019年共发行151只可转债,其中,126只为公开发行。发行规模也“一飞冲天”,接连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现已发行2695亿元,比2018年增长239%,规模远超以往各年度。
可转债发行规模大增背后,有银行补充资本的助力:四只银行转债规模就达1360亿元。不过,非金融企业发行规模也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2019年累计发行1314亿元,共有121家企业发行可转债。
1992年首单转债试水以来,可转债开始艰难探索,经历了一段“莽荒时代”,1997年-2006年,规范可转债发行的文件经历从无到有,此后转债发行步入正轨。
2017年2月,证监会修订了再融资规则,收紧定增,可转债融资受到鼓励。可转债本身的优势也凸显出来:渐进式稀释股权;作为纯债融资成本也远低于信用债。2017年全年,可转债发行只数陡增至53只,规模创纪录地达到950亿元。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降低可转债发行门槛。
相比定增,公开发行可转债的门槛高出许多,在利润、ROE、分红、净资产、负债余额等方面均有规定。机构人士指出,未来盈利、分红等条件可能会放松,发行流程或简化,转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