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行业转型 险企年内增资“补血”近300亿元

近期,招商局仁和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上发布增资公告。纵观今年26家发布增资计划的险企名单,中荷人寿、中韩人寿、复星保德信、中银三星人寿、现代财险等外资保险公司均位列其中。

应对行业转型 险企年内增资“补血”近300亿元

来源:
2019-10-23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招商局仁和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上发布增资公告。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6家保险公司发布了增资计划,涉及金额超过271亿元。透过各家保险公司的增资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当前转型升级、扩大开放所带来的行业环境变化。

  数据资料

4家再保险公司推进增资

在今年推进增资的险企队伍中,不仅涵盖了较为常见的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专业互联网公司、保险资管机构等也均榜上有名。再保险公司的增资动作也较为频繁,今年已有包括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人保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通用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在内的4家再保险公司发布增资公告。

今年2月,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发布增资公告称,拟由法国再保险公司向其增加0.55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的注册资本将由约20.09亿元增加至约20.64亿元。这一增资动作的进展也较为顺利。今年6月,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了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的上述增资计划。记者注意到,在2018年,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也曾有增资举动。

除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外,人保再保险和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均在今年计划增资10亿元,是再保险公司增资计划中涉及金额较大的两笔。公告内容显示,人保再保险拟由股东增资10亿元,这一增资计划也于今年7月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的增资计划同样也已获得监管批复。相比前两家公司,通用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则仍在等待监管审批,后者拟通过增资增加2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

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更多隐身于保险市场的“幕后”,今年以来再保险公司频繁上演的增资戏码也因此格外引人关注。随着我国保险业转型步伐加快,保障型业务比重提升使得对再保险的市场需求增加,这或许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再保险的渗透率也比较低,再保险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比较大。原保险的发展需要借助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因此从长期来看对再保险的需求会比较旺盛。”

外资险企表现活跃

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保险机构的身影也在增资队伍中,显得格外活跃。去年4月以来,保险业对外开放推出多项措施,政策力度与落地速度远超预期。

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外资保险公司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行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保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22.12亿元,市场份额为6.74%,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外资保险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也高于中资保险公司。

纵观今年26家发布增资计划的险企名单,中荷人寿、中韩人寿、复星保德信、中银三星人寿、现代财险等外资保险公司均位列其中。

把握行业扩大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机遇,显然是外资险企推进增资的重要动机。现代财险就在增资公告中表示,“为积极应对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竞争环境,把握中国市场机遇,同时满足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及业务发展需求,公司管理层经认真研究,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议案。”

除多家外资险企申请增资外,在今年增资获批的保险公司中,也有12家险企具有外资背景。具体来看,除上文提到的两家外资再保险公司外,北大方正人寿、中荷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德华安顾人寿、平安健康险5家外资人身险公司分别获批增资9.5亿元、3.2亿元、10.1亿元、6亿元和3亿元。国泰财险、利宝保险、富邦财险、瑞再企商保险、安达保险5家外资产险公司分别获批增资10亿元、1.2亿元、1.2亿元、0.69亿元、1.22亿元。

记者近期接触到的多家外资保险机构负责人均表示,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为外资保险机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外资加大中国保险市场投入的意愿较为强烈。由此可以预期,随着行业扩大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资保险机构或将有更多增资举动。

健康险公司频出镜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截至目前,昆仑健康险、复星联合健康、平安健康险、太保安联健康4家健康险公司均发布了增资计划,增资金额合计超过30亿元。

昆仑健康险是其中增资金额最大的一笔。今年4月,昆仑健康险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引入晋城福盛钢铁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3家公司作为新股东,并增加注册资本金约17.56亿元。其余3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太保安联健康计划增资10亿元,平安健康险和复星联合健康分别计划增资2亿元和1.6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来看,很多公司遭遇了亏损,增资也是满足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随着健康险保费规模的迅速增长,增资也是各家公司应对市场发展提前所作的一些准备。”

健康险业务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焦点所在。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健康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4991亿元,同比增长31.5%。以发布增资计划的太保安联健康为例,今年上半年,太保安联健康实现保险业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26.34 亿元,同比增长106.6%。同时,其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在寿险长险个人客户中的渗透率达到10.4%,较去年全年提升3.4个百分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险企进入健康险市场,专业健康险公司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专业健康险公司在渠道等方面并不占据太多优势,与相关险种的协同、同健康管理服务的配合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此,朱铭来强调,“经营健康险业务,最核心的还是要同集团、股东或是医药企业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在数据、风控等方面形成分工和配合。如果离开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东西很难去做。比如在医院端缺少比较好的控费手段、定价机制,很多产品是很难持续的。”

(钱林浩)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