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爬坡过坎实现转型升级 “质谱”精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密

往相当于500个标准游泳池的阳澄湖里滴入一滴墨水,使用禾信质谱仪进行检测,可在秒级时间内得知滴入的墨水是蓝是黑。一滴墨水融入大湖之所以用尖端的质谱仪就能寻其踪影,靠的是精益求精的企业家精神,也正是“质谱”精神。

创新引领爬坡过坎实现转型升级 “质谱”精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9-09-28 11: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2019-09-28 11: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靠企业家们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日前由中央网信办举办的"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本报记者走访了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四省的民营企业,找寻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厚度仅为1.5公分的安踏举重鞋的后跟,竟能承受1吨的重量,并且承压10000次不变形。

将一张食品级的恒安纸巾丢入高汤,瞬间可将汤里漂浮的油脂、嘌呤吸附,然后将其取出扔掉,即可放心地享用健康美味的清汤美食。

往相当于500个标准游泳池的阳澄湖里滴入一滴墨水,使用禾信质谱仪进行检测,可在秒级时间内得知滴入的墨水是蓝是黑。

……

当一个个科技研发创造的奇迹现象展现在记者眼前,让人不能不惊叹研发人员天才的创新思维,为民营企业家们“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他们追求“高质量”的企业家精神由衷地折服,更渴求揭开这些奇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创新科技让中国人走得更快更远

“安踏的科技创新何止于一双举重鞋?我们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已兼具减振和回弹两种性能,一般材料只能具有这两种性能之一。而这类新材料和新技术工艺带来的,是每年几百万双新型运动鞋,以及市场份额的提升。”在位于厦门的安踏集团总部,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她从展柜上随手取下一双越野跑鞋放在记者手中,极轻的分量和柔软的材质让人感到舒适。“这双鞋只有110克,相当于2两多一点点。”

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早在2005年,安踏就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也是当时唯一国家级的运动技术中心。如今,在全球化布局的形势下,安踏在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中国香港均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积极推动产品升级,仅在总部大楼里工作的外籍研发人员就有200多名,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而经历过每5到10年一次的深度变革后,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已从早期的1%上升到2018年的5.2%,拥有国家专利1200多项。

“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人的脚,因而最懂得中国人的脚。”负责人不无幽默地说。每时每刻,她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进入安踏脚型库,那里面已存储了20000多个脚型,还在不断地更新迭代,通过精确分析找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人群的脚型密码。

云端制造缓解大城市病

如果说小小一双安踏鞋能让中国人走得更快、更远,那么比亚迪、吉利等民营汽车企业的科技创新,则让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

为应对大城市病,把市民们从拥堵的交通中解脱出来,2011年,比亚迪组建了1000多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成功打造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云轨”。这种中运量的轨道交通,可架设在绿化带上,在低空运行,在空中打造一张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500米就有一个轨道交通口,而造价仅为地铁的1/5。2017年8月,比亚迪首条云轨在银川投入运行。仅时隔4个多月,银川云轨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

云轨无人驾驶,除了需要比亚迪的控制技术及定位技术之外,还离不开另一家民营企业华为的eLTE通信技术,即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如果说,比亚迪云轨的无人驾驶系统是人脑的决策系统,那么华为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作用是为云轨无人驾驶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输送通道。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两者默契配合,让无人驾驶变得可控、安全。”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总部展示大厅内,解说员这样阐释。

同样是应对“拥堵”,民间俗语说“各村都有高招”。民营企业吉利集团推出的时速高达160km/h的飞行汽车,正朝您扑面而来。在杭州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负责人通过PPT展示了吉利旗下全资子公司、全球首家飞行汽车公司美国太力飞行汽车公司成功研发的全球首款能够实现量产的飞行汽车——“Transition”。“Transition”采用油电混合,飞行续航里程超过600km,飞行时速达到160km/h。这款车具有两个座位,需要借助跑道起降,起飞滑跑距离为425米。

而吉利旗下的另一全资子公司Terrafugia公司还研发了另外一款升级概念飞行汽车:“TerrafugiaTF-X”,拥有比“Transition”更加先进升级的设计,比如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电脑自动控制,拥有有四个座位,可垂直起降。

数字经济创造新时代无限价值

有目共睹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比亚迪、吉利如虎添翼。而深圳三诺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雄的一席话,则道破了当今人工智能技术所倚赖的数字化技术对于高质量发展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1972年出生的刘志雄,英俊、儒雅、博学、睿智,已获得“十大杰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领袖企业家”等荣誉。他说,未来社会,数字化赋能将不断开创智能化产业的新局面,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依靠全部数字化背景下的场景交互实现的。5G、人工智能将带领人们从过去的信息社会走向未来的智能社会,身边的每个物体都被赋能,手表、手机、电脑、笔记本、笔等等,都可与你发生交互。真正的高端智能制造才刚刚开始。

而深圳的另一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周剑,则以机器人的研发和创新实践,诠释了新时代智能技术的无限价值。

“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求不到、买不来,要靠我们自己拼搏。”这是周剑笃信的格言。优必选科技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和创新,与清华大学成立了智能服务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悉尼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设计实验室。

质谱仪器还百姓一片蓝天

何止人工智能,锐意创新进取的民营企业,他们的臂膀其实早已在国家尖端领域挑起大梁。“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平淡无奇的公司名称下,却“隐藏”了一项关乎全民的尖端技术“质谱”。

何为“质谱”?解说员用专业的语言告诉记者,这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最尖端的一种检测手段,直接检测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知道了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就能分析物质的成分,给一个物体定性,知道它是什么,再通过辅助技术进行定量,知道它有多少。如果这样的解释让普通人难以接受,那么请看两个数字:最灵敏0.000000000000001g,最精确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g。

如果依然让人困惑,那么最为通俗的形象比喻是,往相当于500个标准游泳池的阳澄湖里滴入一滴墨水,使用禾信质谱仪进行检测,可在秒级时间内得知滴入的墨水是蓝是黑,并且是一滴。

建造一台质谱仪,是涉及数学、光学、纳米、电子、物理、化学、环境等等十几门学科的综合仪器。国产仪器曾运用到南极北极科考,经受极端环境的考验,在奥运、国庆、APEC等等各种大型国际赛事和国家重大事务中,都会出现禾信质谱仪的身影,在蓝天保卫战当中大显身手。通过对空气中原子和分子的分析,很快会知道空气中有哪些颗粒物,然后检测区域内的企业都在排放什么物质,再通过谱图比对,就能知道当下的污染物分别由哪些企业“贡献”,这样就为治理提供了非常精准的数据判断,甚至可以精准地知道每分钟每家企业分别排放了多少。以此为依据,就可以精准地给相关企业下达控制排放指标。

质谱在欧美有112年历史,在中国只有60多年。2012年,禾信生产出了第一台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目前已应用到了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工业生产、军事等领域。中国人已拥有了这项技术的整套知识产权。

基础制造不断升级超越国际同行

高质量发展,从来离不开基础制造产业,即使在数字经济日益主宰的当今时代。正是民营企业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依靠不断创新升级的技术工艺,“打磨”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继电器、轴承、光伏电器……

总部位于厦门的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继电器,小到智能电表、家用电器,大到汽车、高铁、飞机等等,凡是用电的地方都要大量使用。举个科普例子:汽车转向灯滴答滴答响,就是继电器在左右切换。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宏发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升级,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条旧生产线,在操作学习中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开发研制出了自动化程度更高、使用全新技术的生产线。

“我们自主开发的一条生产线造价在2000万元以上,而要进口一条二手线还需要6000万元以上。我们的生产线在工艺和生产效率等各方面要超过国外同行。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如果国外生产线能生产100万只,我们能生产150万只,而且寿命比他们的长。”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宏发在国际市场上已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6%,计划2020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尽管受到国际贸易紧张形势的挤压,但产品竞争力强,市场没受到太大影响,就是因为宏发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

杭州万向集团不断与世界最先进的企业对标,在国际合作中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因而从早期废品率高、浪费大的境地中摆脱出来,按照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建立国际一流的技术体系。其生产的万向节轴承等汽车部件,已为大众、宝马提供配件,质量水平基本与德日产品持平,而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以生产光伏产品著称的浙江正泰集团,以“正泰”为传统品牌,逐步从经济型产品向高质量型产品发展,实现了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并形成了中高端的“诺亚克”品牌,从而推动企业整体转型升级。

一滴墨水融入大湖之所以用尖端的质谱仪就能寻其踪影,靠的是精益求精的企业家精神,也正是“质谱”精神。 (记者孙永剑)

(孙永剑)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