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情绪不减 定开债基成公募获益利器

随着避险情绪的持续上升与固收行情的走高,定期开放型债券基金(下称“定开债基”)成为公募基金捕捉行情的主要布局产品。深圳某公募分析人士指出,定开债基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运作周期长期化倾向则顺应了价值投资趋势。

避险情绪不减 定开债基成公募获益利器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08-16 06:5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9-08-16 06: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避险情绪的持续上升与固收行情的走高,定期开放型债券基金(下称“定开债基”)成为公募基金捕捉行情的主要布局产品。从近期募集成立的产品来看,定开债基的运作周期趋于延长。公募分析人士指出,定开债基不仅可以降低基金赎回压力,其“杠杆套息”特点更能以高杠杆比例提升获利效率。在当前经济下行与政策托底的叠加格局中,债券牛市氛围继续,这可为定开债基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新基运作周期趋长

8月15日,平安基金旗下的平安季开鑫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正式成立。公告显示,该基金以4500户有效认购数获得了10亿元的认购金额。而在8月13日,平安基金则发布了定期开放系列债券基金品牌“四季平安”,共涵盖平安季添盈定开债、平安季开鑫定开债、平安季享裕定开债三只产品。此外,近期以来还有嘉实致元42个月定开、浦银安盛盛煊3个月定开债等多只产品成立。

记者发现,本轮定开债基的密集成立,是始于4月之后的市场冲高回落。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以来共有112只定开债基成立,有65只成立于5月后。其中,下半年以来的成立数量为29只。值得一提的是,从近期成立产品来看,如长盛稳益6个月定开债基、国泰兴富三个月定开债基等多只产品均出现了提前结束募集现象。另外,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排队待批的定开债基数量则超过了400只。

与以往3个月和6个月的短期运作产品不同,新的定开债基运作周期趋于延长。比如,今年以来成立的112只产品中有28只封闭期超过12个月,最高达60个月。而证监会信息显示,民生加银基金在8月12日上报了一款封闭期长达126个月的定开债基“民生加银聚华12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刷新了定开债基的封闭运作周期。

深圳某公募分析人士指出,定开债基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运作周期长期化倾向则顺应了价值投资趋势。

“杠杆套息”是主要亮点

诺安基金指出,因具备定期开放特点,定开债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基金的日常赎回压力,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基金经理无需留出现金应对赎回,可将更多资金投资于低流动性、高收益资产。诺安基金认为,得益于此特点,基金经理的操作空间将更为灵活,有助于提升投资收益。

平安基金则指出,定开债收益来源有三部分,除了传统的利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即债券买卖的差价收益)外,还有“杠杆套息”收益。这是指在封闭期内,利用货币市场低成本的融资买入票息较高的债券,以此进行加杠杆操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通过套息策略获取更高收益。

深圳某公募固收总监透露,包括定开债基在内,他们目前债基的组合收益在3.9%-4.2%之间,高出融资成本水平(2.6%-2.8%),套利区间大约在100bp-156bp区间。而他们的定开债杠杆率约为170%,比开放式债基的杠杆(130%)大约高出40%。“哪怕只以100bp的套利空间计算,一年下来,定开债基的套息收益就有0.4%。这个收益是固定的,且久期并没有放大。这就是我们重点发展定开债基的主要原因。”

以平安基金在2016年底成立的平安惠金定开债为例。该基金采用中短债策略运作以来,各个封闭期收益均显著高于货币基金及短期纯债型基金整体表现,收益增厚较为稳定。其中,在2019年4月5日至7月4日期间,该基金的区间回报为1.43%(年化回报为5.87%),高于同期的货基整体表现0.52%和短期纯债基表现0.86%。

债市环境持续友好

平安基金固收团队负责人张文平对记者表示,在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货币政策较为宽松的环境下,中短期、中高等级的信用债风险较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收益确定性相对更高。“在这样环境下,通过杠杆套息策略的收益预期也比较稳定。因此,投资封闭期较短的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有望获取较理想的投资回报。”

Wind数据显示,2019年之前成立的569只定开债基中,有562只自6月至今取得了正收益,其中有近100只产品的区间净值收益率超越了基准收益率。其中,新疆前海联合添鑫A以8.9%的回报位居第一,超出基准收益率近8个百分点。

在具体品种方面,上述深圳公募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宏观流动性会保持宽松,并且有望延续到明年年底。“目前来看,债市机会更多来自久期和杠杆方面,高等级信用债仍是较好的投资标的。”

(余世鹏)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