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发行细分市场“弯道”难“超车”

指数基金近年快速扩容,其中ETF是一个耀眼的品种。但在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过度泛滥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到达规模的临界点,却成为许多意欲发展ETF的基金公司的痛点。利用做市商活跃二级市场,借助ETF交易中的套利机会来吸引资金驻留,也是部分ETF能够保持较大规模的策略之一。

ETF发行细分市场“弯道”难“超车”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08-01 06:4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9-08-01 06: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指数基金近年快速扩容,其中ETF是一个耀眼的品种。百亿元规模ETF的频频出现,让这个拥有多种“工具化”特性的产品,悄然成为各家基金公司逐鹿的对象。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多数宽基指数ETF几乎开发殆尽的背景下,多数基金公司在ETF产品中的竞争更多围绕“弯道超车”的思路,着力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新发ETF所跟踪的指数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行业指数和主题指数的面孔,其中不少指数有着明显的定制痕迹。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ETF的竞争中,“弯道”很难“超车”。以最近两个月的数据为例,Wind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7月31日,两月间ETF新基金成立数量达20只,但首募额却是冰火两重天:排名前列的ETF首募即有72亿元的规模,但排名靠后的基金却在2亿元的成立红线附近徘徊,一些较为糟糕的联接基金首募额甚至只有数千万元。

博弈激烈

日前,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首募72.02亿元、汇添富中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ETF首募64.29亿元的消息接连传来,无疑再度激发了意欲博弈ETF市场的基金公司的雄心壮志。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量化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市场成熟度到一定阶段,被动指数型产品的发展必然掀起一个浪潮,而作为工具型产品,ETF相较于普通指数型基金拥有更多优势,确实值得基金公司大力发展。但他同时指出,与普通偏股型基金不同,基金公司搭建ETF平台的初始成本较高,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规模效应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但在基金产品数量已经过度泛滥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到达规模的临界点,却成为许多意欲发展ETF的基金公司的痛点。

事实上,在现有ETF市场中,优质的指数资源大部分被瓜分,如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都已经出现了百亿级的龙头产品,基本奠定了市场的格局。后续发行此类ETF产品的基金公司,大多以惨淡成立而告终,解决痛点只能另辟蹊径。

指数差异化的布局,是一些基金公司给出的新策略。近年来,一些细分指数,如行业指数、主题概念指数层出不穷地面世,基金公司便据此发行ETF产品,希望通过细分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的格局,来实现弯道超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正如前文数据所揭示的,由于这些细分指数的影响力太小,受众面窄,大多数此类ETF的发行并不理想。

手段各异

不过,另辟蹊径中,依然有些基金公司勾画出新蓝图。

如借道上市公司股东的曲线减持,成为部分基金公司发展ETF的新手法。近年来,首发规模较大的ETF产品中,有不少规模其实来自于成分股的大股东用所持股票“换购”。由于这种以单一股票申购获得ETF份额的方式,只能在ETF的首发中实现,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类ETF新基金的“定制”味道颇浓。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用这种手法可以实现双赢:上市公司股东进行了实质性的套现,而基金公司获得较大规模的ETF产品。

利用做市商活跃二级市场,借助ETF交易中的套利机会来吸引资金驻留,也是部分ETF能够保持较大规模的策略之一。某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大资金而言,ETF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非常重要,其“工具”的功能能否实现,流动性是很重要的指标,这会形成一个虹吸效应,规模越大的ETF产品,未来会受到更多机构资金的青睐。

(李良)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