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显示,6月份生猪价格大幅上涨,这令昨日猪周期板块获得提振,成分股全线走强。
分析人士指出,坚定看好大级别猪周期,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养猪板块的盈利景气周期叠加头部上市企业出栏的高速扩张期,这将酝酿一波长期的量价齐升行情。此前涨势良好,但在6月份出现明显回调的部分“金股”正重现抄底良机。
回调越深 潜力越大
二季度国内猪价经过震荡调整后,迎来大幅上涨。中粮期货研究指出,上周国内生猪均价为17.2元/千克,环比上涨2.2%,同比上升50.9%。6月中下旬东北猪价掀起全国涨价潮,猪价超预期大幅上涨。东北多地猪价破10元/斤,全国破9元/斤地区逐渐跟进。
据生意社监测,6月国内外三元生猪价格大幅上行,6月1日均价15.25元/公斤,6月28日均价17.23元/公斤,大幅上涨12.98%。
在涨价消息提振下,昨日A股生猪板块表现“闪亮”,猪肉概念板块走强,截至收盘,傲农生物涨9.14%,天邦股份涨6.62%,正邦科技涨5.57%。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猪周期概念股股价主要是下跌的。据天风证券统计,6月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唐人神和新希望分别下跌18.97%、27.88%、8.98%、7.20%、21.96%和15.54%。
“一些二线龙头的股票价格已经调整回到了3月初的水平,仿佛周期从未来过。”市场人士表示。
“6月份股价与猪价的背离,一方面来自于市场对于本轮周期级别认知的偏差,低估了本轮周期的高度和持续时间长度;另一方面,5月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出栏量均环比下滑,市场对短期出栏数据过度恐慌。市场对养猪板块的信心不稳。然而,行业的基本面和主逻辑并未发生变化。”天风证券研究认为。
中泰证券研究指出,当前市场在生猪价格上已无分歧。猪价上涨对股价的提振已经非常有限,这也基本标志生猪养殖股周期逻辑的结束,行情已经步入了“价格→利润”预期的兑现时期。当前市场主要分歧在于“价格到利润的兑现程度”,即对各家生猪养殖公司目前以及2019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预判。
猪板块再现配置窗口期
从基本面来看,中信证券研究指出,消费转旺猪价或继续上涨,继续推荐生猪养殖。7月开始消费逐步走旺,猪价有望加速上涨。全国猪价在6月经历了一轮上涨,幅度接近2元/公斤。进入三季度,消费将逐步转旺,根据年初疫情和补栏情况推算,生猪供给在7月将有大幅下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产能去化方面,该机构指出,能繁母猪存栏仍在去化当中,仅东北部分地区小幅恢复,整体去化幅度超过30%。
从仔猪补栏积极性上看,中粮期货研究指出,全国20kg仔猪价格每头超千元地区增多,断奶仔猪价格超700元/头。“仔猪补栏积极性上升,但多是投机性补栏,全国仔猪头均价格为837.6元/头,较之年初上涨530元/头。”
天风证券研究认为,本轮产能去化幅度之深远超历史,当前产能整体去化已达25%,而且去化过程仍在进行中;且由于疫情的影响,一方面此前受疫情影响的猪场复产难度大,另一方面若有复产导致养殖密度提升有可能再度导致疫情增加,因此预计未来产能恢复难度要远超以往周期,从而导致周期高位时间拉长。本轮周期的猪价高点大概率会出现在2021年上半年,猪价高点有望达到甚至超过每公斤30元,且由于产能恢复难度大,在猪价高点之后,高猪价维持时间有望较长,2021年-2022年行业仍将保持丰厚盈利。
中信证券研究指出,短期来看,猪价将逐月上涨,年内高点或将达到22-23/公斤。中期来看,本轮周期猪价高度、持续时间长度等或将继续超预期。当前仍然是生猪养殖板块非常好的配置窗口期,继续建议一揽子整体配置生猪养殖板块。
“便宜”公司将脱颖而出
从下半年来看,猪周期投资的价值几何?逻辑是什么?
中泰证券研究认为,在目前“价格新高→利润兑现”时期,特别是5月出栏数据各家生猪养殖公司均略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市场向行业要利润的过程中,其首先关注的是“生猪出栏量”的兑现。具备在疫情下持续扩张自身能繁母猪存栏规模的公司,才能享受到本轮猪周期价格与市占率上的最大红利,量增逻辑是未来股价的主要驱动力。
该机构指出,应该买什么样的资产,核心取决于基本面,但更重要的是,跟这个基本面相对应的隐藏回报补偿。价格是最重要的,比基本面要重要很多。理论上,某些公司只要足够便宜,隐含回报率(风险收益比)只要足够高,就应该买入。尤其是当某些公司的“不好的地方”会导致它更可能被市场错误定价,隐含的风险收益补偿可能更高。“虽然行业周期逻辑已经结束,但是市场对各家公司2019年-2020年生猪出栏量的预判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各家生猪养殖公司5月出栏数据均略低于预期以及非公开摊薄的情况下,个别二线龙头出现较大回调,股票价格已经回到了3月初周期逻辑刚刚启动的位置。而截至目前其生猪业务的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的扩张速度能够支撑其2019年-2020年的出栏规划。”
对于如何选择猪周期概念股,天风证券研究指出,重点应该关注哪些企业能够成为“剩者”。首先是养殖模式:“公司+农户”在疫情防控上相对优于自繁自养。其次考虑养殖是否分散,生产基地相对分散的企业风险较小。再次,观察种猪存栏规模及布局,后备种群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能力及时补充因疫情带来的生产能力损害。第四,综合考量资金实力及融资能力,资金实力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能否浴火重生的最后依仗。
(张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