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额近8个月累计成交1.89亿吨 交易履约呈现先缓后急现象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近8个月。截至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9亿吨,累计成交额81.80亿元。

碳排放配额近8个月累计成交1.89亿吨 交易履约呈现先缓后急现象

来源: 证券日报网
2022-03-13 14: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专家认为,或说明控排单位仍多以“完成履约”为交易动机,碳交易意识与策略尚不完备

本报记者 昌校宇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60吨,成交额3456.00元,收盘价57.6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59%。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近8个月。截至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9亿吨,累计成交额81.80亿元。

对此,天风期货研究员孙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全国碳市场仅有电力企业参与,但单日成交量已较高且交易价格相对稳定,可见企业参与活跃程度大幅提高,定价体系也相对成熟。”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国浩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吕红兵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全国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发挥较好,因而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也相对较高,这有利于更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以建立一个更为稳定、有序、高效的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能够化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需双方的矛盾,能够促进风能、水能、氢能、光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平衡能源资源有限储量与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将日趋显现。”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如是说。

不过,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与成交价格走势来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洁认为,呈现出“碳价稳中有升,成交量有待提升,交易随履约期临近显著活跃”的态势。同时,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2021年7月16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其中四分之三的交易发生在2021年12月份,任玉洁表示,“或说明控排单位仍多以‘完成履约’为交易动机,碳交易意识与策略尚不完备。”

宋向清对此表示认同。“就目前来看,碳交易市场和碳交易规则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还是新生事物,不熟悉交易规则,因此2021年许多企业对碳交易仍处于试探和观察阶段。尽管碳交易价稳中有升,但碳交易量低位徘徊,碳交易履约呈现先冷后热,先缓后急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市场表现符合预期,也符合一般市场发展规律。”他说。

“建议2022年可着力从供给侧入手,驱动高碳产业、高碳消费、高碳制度的整体转型,驱使碳排放交易主体充分认识到碳交易的多重利好,从而扩大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效果。”宋向清预计,全国碳市场碳交易价和碳交易量有望在今年出现稳升稳增现象,且提升速度加快,增长幅度扩大。

当然,市场活力离不开政策发力。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对于企业较关心的碳交易配套的财税政策,相关监管部门正在推进中。

吕红兵建议,可及时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完善碳价调控机制,防范市场失灵、规范政府干预等,避免发生世界范围内碳交易市场多会面临的供大于求的市场失灵困境。此外,还可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平台,使得相关金融机构的信息透明化,并构建碳交易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投资者服务平台,加大投资者服务力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法律规范。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