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既要看风景,又要防风险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春季旅游逐步回暖。若一味追求“风景”、 侧重消费,很容易造成人员过度聚集,突破安全底线;反之,一味规避“风险”,过分限制人员流动,则会造成旅游业“停摆”。

【地评线】紫金e评:既要看风景,又要防风险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0-04-10 10:23
来源: 中国江苏网
2020-04-10 10: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春季旅游逐步回暖。但放眼全国,部分景区“始料未及”的拥堵引发担忧。既要看风景,又要防风险,对旅游业来说,仍然是一道考题。

若一味追求“风景”、 侧重消费,很容易造成人员过度聚集,突破安全底线;反之,一味规避“风险”,过分限制人员流动,则会造成旅游业“停摆”。“风景”和“风险”如何平衡统筹,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

其实,“风景”和“风险”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要把看似“两难”的局面变为“两全”,就需要健全事前预案与事中监控引导机制,做到精细化管理。比如,针对景区出入口、购票窗口、候车环节等容易出现堵点的地方,要实施总量限制,提前考虑游客是否会瞬时达到高峰;进景区前扫健康码,就要把老年群体、扫码时间等考虑在内。出台优惠政策,可以针对不同户籍地, 有效引导短途游客、长途游客群体释放出行需求;还可以通过在工作日、节假日不同时间实行差异化定价等手段,分流节假日客流。

景区的智慧化管理也是重要突破口。在这个方面,各地已有不少创新做法。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站,排队间隔1米,依次扫描健康码,经红外线体温监测合格后,方能刷脸入园;茅山景区利用5G技术和AR、VR技术,在景区推广人脸识别入园、无人机扫码付费、机器人检票员、智能清洁员等应用。科技助力,不仅能提高入园效率,降低排队和人流聚集风险,还能提升游客体验。文旅部此前也提出,各地旅游景区要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对旅游业长远发展而言,“智慧旅游”也是应有之义。

防风险,还离不开游客的文明与自觉。当前,疫情防控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游客仍要时刻注意,踏春游玩不扎堆、不聚集,确保安全、理性、文明。(魏晓敏)

(魏晓敏)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