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含被动股票指数型基金、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内的各类权益类产品业绩全面飘红。股票指数基金平均业绩达32.90%,这一指标高于主动偏股基金约3个百分点,业绩翻番的被动指数基金数量达26只,而上一次出现翻番基金的时间还要追溯到2015年——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业绩全线飘红,创近5年来最佳业绩。金牛理财网统计显示,截至12月17日,纳入统计的401只主动股票型基金今年平均业绩为43.55%,3264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达29.57%,已有广发双擎升级混合、诺安成长混合等6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0%,而上一次出现翻番基金的时间还要追溯到2015年。
与去年业绩整体不佳情况相比,今年偏股型基金缘何“咸鱼翻身”?如何看待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波动?
权益产品全面开花
今年以来,包含被动股票指数型基金、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内的各类权益类产品业绩全面开花,尤其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全面“跑赢”主动管理类产品。其中,股票指数基金平均业绩达32.90%,这一指标高于主动偏股基金约3个百分点,业绩翻番的被动指数基金数量达26只。
历史上,2006年、2007年、2009年、2014年和2015年也曾出现过业绩翻番的“牛基”,其中2007年业绩翻番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数量最多,有130只。今年是近5年来主动偏股型基金整体表现最好的一年,原因之一是2018年公募基金业绩整体回调较多,市场具备上攻的势能。
2018年,有数据统计的2800余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超过2200只基金收益为负,占比近八成。2015年至2017年的数据显示,收益率较高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收益率也不尽如人意。
“基金行业流行‘二八定律’,即往往在市场走强时,占总数量八成的投资者跟风而至,争相购买基金,结果导致高位亏损,而仅有两成投资者能够在弱市时坚持定期投资,最后在市场整体飘红时,迎来收获。”投投科技旗下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今年基金业绩整体飘红除了基础市场前期回调反弹因素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主动管理产品总结前期亏损的经验教训,努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终于迎来业绩整体飘红。
外部因素不断助力
权益类基金取得近5年佳绩,与基础市场持续上攻不无关系。截至12月17日,上证综指今年累计上涨19.67%,深证成指今年累计大涨逾40%,成交额突破68万亿元,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等众多指数自今年以来均累计大涨20%以上。
同时,外资不断“充值”给A股更多上扬动力。今年以来,美国明晟指数、英国富时罗素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等先后扩容纳入A股,国内金融开放步伐持续加快,更多外资“跑步”加仓中国资产。
Wind资讯统计,截至12月17日,今年通过互联互通渠道流入内地股市的北向资金累计达3205.06亿元,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合计流入达9622.4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资产规模分别达到17685.54亿元和21840.75亿元,合计持有规模39526.29亿元,已连续4个月攀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目前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具备较大投资潜力,这也是今年A股吸引力增强、基金收益飘红的重要原因。
除了增量资金、低估值等因素外,政策层面因素也值得关注。天相投顾投研总监贾志介绍,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权益类产品注册流程迎来“第二次大提速”。10月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正式落地。这些政策利好都对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苦练内功迸发活力
抛开外部因素,权益类基金业绩翻身与公募基金行业整体迸发发展活力息息相关。
“今年公募基金行业抓住发展机遇,为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业绩水平营造良好氛围。”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旭认为,公募基金行业主动管理类产品把握住了多方面机遇。
首先,基金发行市场把握践行普惠金融发展机遇。今年以来,首批商品ETF基金、首批科创板基金、首批“不保本”净值型货币基金、首批中日互通ETF基金、首批定期支付基金等多个“首批”成为行业亮点,基金市场的产品丰富度明显提高。其次,今年是养老目标基金大发展的一年。作为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公募基金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养老金投资经验,应用到其他产品管理上,成为今年业绩飘红的基石。再次,作为投融资的中间人和参与者,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功能,提升投融资效率,扩充直接融资规模。尤其是今年公募基金推进ESG责任投资,发挥公募基金长期价值,在资产配置端积极参与有税收递延优惠支持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建设,将短期理财资金转化为以长期投资为目标的公募FOF产品。
为提升业绩水平,公募基金业内加速推动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等“刚性兑付”或高杠杆产品转型升级,并不断推出发起式基金、浮动费率基金、市值法货币基金等创新型产品,鼓励基金经理将产品业绩与收入挂钩。
“发起式基金要求使用基金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基金经理等人员的资金认购的基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这样的利益捆绑有利于倒逼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维持业绩上扬。”陈东表示,自2012年证监会增设发起式基金审核通道以来,这类创新产品不断发展。
截至12月17日,全市场共有浮动管理费型基金40只、发起式基金975只,涵盖债券、股票、短期理财等多个领域。今年获批的业内第2批浮动管理费基金成为搅动市场的“鲇鱼”。
陈东认为,浮动管理费模式与传统的管理费费率固定不变的模式相反,将管理费与基金业绩挂钩,分档收取管理费。而传统的管理费收取模式与基金业务无关。这些浮动管理费产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搅动基金经理“旱涝保收”的行业格局,让基金公司有了更多危机感,倒逼行业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核心投资能力,提升产品业绩,这也是今年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飘红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