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费率是“标”非“本”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约6年前,公募业就推出了浮动利率基金产品,彼时也着实热闹了一阵。在公募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见到了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看到了股票型向混合型的倾斜,更见到了各种“舶来”与“本土”混杂的创新。

浮动费率是“标”非“本”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11-25 08:3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19-11-25 08: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 主编手记

6只新近获批的基金在产品设计中嵌入了浮动费率方案,于是有媒体惊呼:大消息,基金业要搞大事情了!

这个事情,到底有多大?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约6年前,公募业就推出了浮动利率基金产品,彼时也着实热闹了一阵。怎么形容当时的场景呢?就好比笔者昨日在外吃饭,点了一份炖鸡,不曾想小小一碗,竟是披绸挂彩,用一顶红艳艳的大花轿,敲锣打鼓地端了上来,场面极是热闹,着实吸引了不少人。一顿饭的工夫,听够了周边此起彼伏的敲锣声,真的挺壮观。

然后呢?其实,没有然后了。

嚼了嚼,发现仍是普通鸡肉,于是吃客们很快将其弃之一旁,转而寻找真的美味。同样,即便是跟踪基金业十余年的基金条线记者,此刻让他掰掰手指头,细数当年那些热闹过的浮动费率产品,恐怕也得求助于“度娘”了。所谓“人过留声,燕过留痕”,但浮动费率基金的这点“声”和“痕”,早早地就湮没在层出不穷的产品创新热潮中了。凭良心说,这真不怨浮动费率基金的产品设计,实在是因为公募行业在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的热度太高了。

这个话题,其实牵扯到一个本质问题:公募基金业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在公募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见到了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看到了股票型向混合型的倾斜,更见到了各种“舶来”与“本土”混杂的创新。热热闹闹之后,产品数量一再激增,但权益类的资管规模却一直在原地转圈,体验感不好的基民仍旧忍不住地骂娘。这到底是为啥?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我们不妨去问问基金持有人,他们持有基金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财富的保值增值。所以,公募基金业的衣食父母所需要的,并不是相对排名,也不是费率变化,更不是各种贴身服务,这些都是“标”非“本”。他们需要的是更专业的投研实力,更有效的投资组合,更稳定的收益预期。至于浮动费率设计,其实都是专户和私募玩透了的东西,真没啥稀罕的。

所以,公募基金公司需要警醒,在A股逐步机构化的趋势中,“狼与狼”之间的博弈将成为主流。在制度红利渐渐消亡的背景下,如果你的投资不够专业,你就可能是下一个被淘汰者。

最后一句话:别小看基民,他们早已不是韭菜,他们正在变得更聪明。

(李良)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