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加持 新一轮芯片投资周期开启

作者:任明杰 杨洁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06-05 08:28:41

抓住并购良机

王刚认为,在把握国内芯片新一轮投资周期的同时,要顺应全球芯片产业发展大趋势,抓住并购重组的机会,这是另一种维度的投资。

“全球芯片巨头的产品并不都是自己研发的,有些是通过并购得到的。比如美国的博通,其WiFi芯片、蓝牙芯片等都是通过并购而来。”沙重九说。

某大型券商集成电路行业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几年,全球芯片产业进入大规模并购整合阶段,我们要努力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一旦抓住机会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如其所言,过去三年,全球芯片巨头之间的并购整合正在彼此之间展开。比如,2015年安华高科技斥资370亿美元收购博通;2016年7月软银斥资234亿英镑(约310亿美元)收购ARM;同年10月,高通宣布以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

不过,李超指出,通过跨境并购实现“弯道超车”并没有那么简单:“过去几年,我们在跨境并购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建广资产主导的中国财团以27.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标准件业务,长电科技以7.8亿美元收购星科金朋,但芯片的跨境并购经常受到国外政府限制,有些项目则存在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王刚坦言,亦庄国投在收购美国半导体设备企业Mattson Technology后,就曾在整合阶段遇到挫折。“因为我们是中资背景,结果收购完成的那一年公司原高管就辞职了,原来最大的客户三星也砍掉了全部订单,2016年亏损三千多万美元。好在我们熬了过来,2017年又重新盈利,目前正在亦庄建厂,7月左右完工。”

沙重九认为:“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参与到这种大的并购整合中去。但前提是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并购承载平台,切不可盲目并购,特别是一些‘蛇吞象’式的并购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芯片公司在不断创新,如果并购进来却没有能力整合、推动公司不断创新,它会不断贬值。”国内芯片公司的体量较小。比如,2017年高通的营收是161亿美元,全球第二大企业博通的营收为154亿美元,而国内最大的无工厂集成电路公司海思半导体的销售额为361亿元,也就是不到60亿美元,该领域排名第二的紫光展锐销售额为110亿元,排名第三的中兴微电子销售额为76亿元,其他公司基本都在50亿元以下。

王刚认为,在展开跨境并购时,方向也很重要,要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比如收购Mattson Technology,我们看中的很重要一个方面是它有国际大客户,如三星等的订单,在国内有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客户。我们看好国内各地晶圆厂逐渐建立后,会形成对半导体设备的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