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募投演绎“平衡术”

作者:徐金忠 黄淑慧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04-25 09:01:09

环保高压态势 促市场生态生变

□本报记者 徐金忠

近期,环保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不少上市公司在监管高压下频频暴露漏洞,这显示出当前环保形势仍相当严峻。同时,近期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发布,资料显示,环境保护已经引发上市公司的高度关注,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都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加以强调。另外,更有上市公司直接发布了环保责任报告,显示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部分公司环保问题“吃紧”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被曝光存在严重的环保漏洞,甚至是存在环保方面的严重违规违法。

日前,因*ST三维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山西证监局决定对*ST三维立案调查。与此同时,深交所也表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ST三维环保信披违规行为。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下,山西证监局在4月19日决定对*ST三维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项立案调查。同时,深交所也表示第一时间采取监管措施,要求公司及时披露媒体报道事项,提示相关风险;督促*ST三维立即核实媒体报道所涉事项的具体情况,自查所涉事项与公司前期信息披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环保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情形。

4月23日,*ST三维公告,“公司在新庄村堆放的固体废物于4月21日12时15分开始向二期规范化渣场转移,24小时连续作业。截至4月23日16时,累计转移794车,约1.99万方。公司对此次发生的环保事件向广大投资者带来的不便致以诚挚歉意,本公司将就后续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此外,4月20日,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生态环境部对辉丰股份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专项督察情况进行通报,同时要求严肃查处辉丰股份环境违法问题。4月23日晚,辉丰股份公告,公司子公司连云港华通化学有限公司及其公司管理人员近日分别收到灌南县环境保护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灌南县环境保护局认定,华通化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环保监管保持高压态势

近年来,环境保护监管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近期这一高压态势在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管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上市公司理应成为环境保护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

上市公司正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信息的披露。目前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发布,不少上市公司在发布公司年报的同时,还发布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在促进环境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比如如何防止并减少污染环境、如何保护水资源及能源、如何保证所在区域的适合居住性以及如何保护并提高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等,成为报告的重要内容。

此外,有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保责任报告。湖北宜化日前披露了公司2017年度环保责任报告,报告从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完善环保管理体系、环保治理设施技术改造等方面介绍了公司2017年度环保责任履行情况。

广发证券分析师郭鹏认为,国务院近日明确了包括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等在内的57项重点工作的分工负责部门。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募投项目落地等,都绕不开环保门槛。另外,一批资本市场的环保行业企业,将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

看清募投项目变更背后玄机

□本报记者 黄淑慧

募投项目历来被视作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潜在动能,因此上市公司变更、终止或者延迟原有募投项目,受到投资者关注。募投项目的变更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成长路径,其背后利弊究竟如何,能否助力公司发展,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

一般而言,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对募投项目做些“小修小补”式的调整,而未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及实施内容,不影响募投项目的正常进行,这些细节调整在投资者可以理解范围之内。但如果上市公司拟对募投项目进行大刀阔斧的实质性调整,则需要格外留意。

首先,需要关注变更募投项目资金用途的原因。在解释为何要对原有募投项目进行大规模调整时,上市公司常用的口径通常是“行业发展及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但究竟是客观形势急速变化所倒逼,还是由于公司在战略决策或者执行推进上发生失误,实则体现了公司管理团队综合能力的差异,因此对于变更原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需要关注募投项目变更的时间跨度。一些募投项目距离论证之初的确已有几年时间,期间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原项目无法实施或无必要实施,这样的变更在情理之中,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变更速度之快、领域跨越之大,令人咋舌。个别公司的募资日期与公告变更募投项目之间,甚至只有数月之隔。一些公司前后项目差别巨大,更有一些公司直接将项目变更为“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这些案例中,不排除有上市公司出于圈钱目的随意拼凑项目的可能性,因此募集资金到位后就找各种理由变更募集资金用途;不排除公司立项时并未谨慎论证,而是盲目追逐市场热点,随着市场热度下降,公司心生退意;也不排除有上市公司欠缺动态和发展眼光,对市场前景预见出现失误,因此战略规划与行业发展发生严重脱节。

第三,对于募投项目变更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的效果,也需要具体分析。上市公司在原项目筹划或建设期间会耗费较多人力、财力,而一旦项目变更,之前的付出势必成为沉没成本。不过,上市公司变更募投项目的行为未必都是负面消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募投项目的调整“把钱花在刀刃上”,或者聚焦主营业务,或者创造出新的增长点,这将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积极的效果。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意识到了原有募投项目前景不佳,及时止住“出血点”,亦能起到“减负”作用,对公司发展产生正向效果。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仔细分析新项目的合理性以及与上市公司整体战略的关联性。一些上市公司甚至直接将项目变更为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或者终止项目后笼统地表示将积极筹划新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这种投向不清的变更能否给公司带来益处,就需要打个问号。

总体而言,募投项目变更近年来越发常态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去向关系着公司未来的业务重心,同时也与管理层的视野和能力等紧密相关,关乎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性,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募投项目变更背后的信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