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个性化的未来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雷玲创新教育专访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8-01-09 10:35:32

思考:走向个性化的未来学校,让我们思考,未来的社会是怎样,未来的社会需求是怎样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个体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教育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变革应在那里发生 ?虽在推动变革?学校怎样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的学校要做怎样的变革。

背景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 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人机结合即知识获取方式”,“教学模式 ”,“商业模式”三个层面的变革。

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快速发展,妥善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基础。通知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平台等的科普作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开源平台,面向公众开放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生产设施或展馆等。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行动:以全球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为人类生活重塑教育,培养未来人的核心素养,基于互联网 +教育、智能教育进行学校变革走向未来学校。

一、基于未来学校的学校发展理念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追求真善美的幸福人生,以及培养人的人文性、科学性、艺术性、数制性和超越性。迎接未来,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要融入未来学校的发展理念中。互联网+ ,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背后蕴含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实践范式,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教育的互联网思维,让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实践的一种新思的维方式,具有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体验、大数据等特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走向未来学校。

二、基于未来学校的学校规划建设

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未来学校,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的应用。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学校要有足够空间的网络环境及硬件设备、设施,如:建设数字化教室、儿童创客教育中心、3D打印实验室、AR/VR学习中心、STEAM教育学习空间、项目学习实验室等走向未来学校的学校规划建设。

三、基于未来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

引领教师自主发展走向未来、变革教师的培训模式,倡导教师深度学习和跨界学习,助力教师基于未来学校的快速专业发展,尤其是引进人工智能教育的专业教师,以便更好的实施智能教育。高度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帮助教师获得与信息化教学相匹配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

四、基于未来学校的学校课程建设和技术支持平台的搭建

拓宽学生的学习平台,实施智能教育,在学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使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开展STEAM教育;开展人工智能的科普创作等。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学校的课程应该是私人订制式的,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来学习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课程得到不同的发展。

未来学习中心课程群建设,逐步建立混合式学习方式(各年段基于学习需求的组合),基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线上、线下学分制选修课的开设;私人订制个性化学习课程,大数据学情分析等。

五、基于未来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

未来学校的课程资源,不仅仅是学校里面的资源,还有社区的、社会的、国内和国际的资源,它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更加接近社会的实际。倡导学校在组织学生每学年的研学活动中,参观科技馆、数字博物馆、创客空间、创客工厂、3D打印中心、机器人工坊、数制工坊、城市未来实验室、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让学生离开书本亲历科技的发展;学校要有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的意识,更为多样性的数字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便捷。

六、利用大数据技术让学习支持和校务管理变得更加智慧。

利用大数据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管理服务、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大数据学业测评平台建设开发,通过大数据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学生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