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挂牌企业将破万 私募做市商有望年内入场

作者:郑玮 但慧芳 来源:长江商报
2016-09-05 14:10:00

近日,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表示,股转系统正在研究私募基金参与做市,有望在今年底之前推出。这意味着券商“一家独大”做市的市场垄断将被打破。

9月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武汉博润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万君堂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政策放开后,公司后期也可能引入私募做市商,以期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目前公司做市商已经满一年,做市商券商为3家,最新收盘价每股6.89元。

“我们公司也有参与做市商的想法。”9月2日,方际资本一位客户经理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这一政策出台后可以实现三方共赢:一方面,原本私募对挂牌公司有注资,放开之后,可以提高机构在挂牌公司的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会刺激之前不活跃的企业,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会提高;对股转公司而言,截至9月2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8933家,而企业协议转让仍保持在7299家的高位,放开私募做市门槛,将刺激做市交易,对于盘活整个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也有本土私募机构对此政策有顾虑,认为新三板“成长的烦恼”短期还将持续,受限于私募机构的资金问题,就算放开,也只有大的全国性私募机构才有资格参与。

新三板做市商扩容在即

近日,隋强表示,“私募基金作为做市商前期的基本工作已经完成,年内制度推出应该没有问题”。新三板做市商扩容指日可待。

今年5月27日,证监会宣布将开展私募机构参与新三板做市业务试点,做市商正式扩围至私募。有业内人士预测,弘毅投资、鼎晖、中科招商、天星资本等不超过5家大规模的私募机构或将率先获得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三板实施分层之后,市场进入清淡期的背景下,无论是挂牌企业还是做市商进程,都进入了停滞阶段,此时推出私募做市商更多的是监管层的政策红利。

有研究者表示,良好的做市商制度能在发挥做市商信息获取及专业估值能力的同时,发挥其市场正向筛选作用。目前新三板市场只允许券商参与做市,在做市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做市商数量明显不足,不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认为,扩大做市商范围,既有利于及时引入流动性“活水”,也有利于形成竞争性做市格局。在做市商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每只挂牌股票的做市商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使得市场由垄断性做市制度向竞争性做市制度逐渐过渡。

市场参与主体普遍认为,目前需要进一步增加非券商做市机构,形成充分竞争的做市商格局,并且适当调整投资者参与门槛,提升市场活跃度,私募做市商的放开也就成了“应有之义”。

至于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和公募基金介入新三板,隋强也做了表态。隋强说:“QFII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政策很快推出,还有公募基金入市问题。讲一个政策诉求很容易,但是如何落地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公募资金这么大的体量,配置什么样的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整个投资标的规模能不能支撑公募资金来参与,这是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做市生态圈成新三板核心

政策红利下的背景是,做市商的挂牌企业已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主力军。

股转系统数据显示,2014年8月25日至2016年8月25日,做市制度推行两年下来,共有1630家企业采取了做市转让方式,占8846家挂牌公司总数的18.43%。

做市企业已经成为新三板市场交易的主力。数据显示,2014年8月25日至2016年8月25日,新三板市场总交易额共计3073.33亿元,其中做市企业的成交额为1730.64亿元,占总交易额的56.31%。同时,整体市场的总融资额是2157.36亿元,做市企业融资1130.3亿元,占比达52.39%。

从交易频率来看,企业做市后交易更活跃。这两年,新三板整个市场的交易笔数是255.83万笔,其中做市交易笔数达到214.79,占总市场交易的83.96%。

也就是说,占新三板总规模不足两成的做市企业,承担了整个市场超八成的交易频率,超五成的交易额和融资额。

对于挂牌公司而言,选择做市方式,最主要是为了提升流动性、提升估值和便利融资。市场短期也表现出,做市商企业在流动性、融资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在估值角度,尽管当前市场流动性不足,但做市价格的市场公允性已远远高于协议价格。

然而,这样的制度现在遭到了不少市场主体质疑。8月25日,申万宏源新三板团队经过市场调查后得出结论,目前做市生态圈投融双方参与者满意度均较低。

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师李筱璇表示:“整体上来讲,做市交易运行两年,新三板市场功能得到很大改善,但做市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申万宏源指出,从直观来看,做市企业家数较多且不断增加,做市商数目接近饱和,投资者增速缓慢,生态圈参与者数量处于供需失衡状态。

关键在私募机构做市资金

彼时做市制度被寄予厚望,监管层希望可以发挥为企业定价、提供流动性两大功能。但是实行近两年时间,市场交易依然不活跃,做市商对企业而言,也成了鸡肋。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私募机构的入场,就流动性而言,短期内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买盘缺乏的格局。但私募基金更早接触挂牌企业,它们甚至比券商更懂企业的商业运作逻辑,在投后管理、持续督导方面更有经验。另外,私募机构进场做市,将成为后续交易制度完善及公募入市的探路石。待市场格局更为明朗,即可引入风险更低但资金量更大的公募机构。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从事新三板做市业务的券商只有85家,几千家企业追逐85家具有做市商资格的券商,这也直接导致了新三板做市制度的异化,包括做市商拿票价格、拿票形势、撮合交易等,给市场正常运行带来一定风险,并影响市场流动性。

私募的进场无疑将改变这一局面,但私募做市到底是以“自有资金”还是以“募集资金”为主一直是热议的焦点。好买基金分析师周子涵认为,“目前来看,券商也是以自有资金做市,所以私募自然是以自有资金做市”。但一般而言,私募的自有资金比较少,如果单以私募自有资金参与做市恐怕还远远不够。但可以通过私募基金增资扩股的方式来解决,即向投资人募集资金增加资本金。同时,有专家认为,如果允许私募以募集资金交易,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市场,但可能在初期会投得非常激进,最后亏损也可能大。

有研究员表示,大的私募机构不会缺钱的,类似于中科和九鼎这种机构下的私募都有足够的钱从事做市业务。第一批允许做市的私募肯定是治理规范并且大规模的私募,其实为企业做市也相当于是对企业的投资,是否能用募集资金要看股转中心后续的规定。

名词解释:

做市商制度是一种以做市商为中介的证券交易制度。做市商向市场提供双向报价,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传统做市商制度下,投资者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