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1日讯(记者华青剑)今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用“植绿”一词形象概括了该行过去十年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他同时也披露了集团绿色金融“两个不低于”、“两个一万”的中期目标,即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集团业务平均增速,增长量不低于上年增长量;到2020年,集团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
据悉,从2006年5月与IFC合作推出能效融资起步,兴业银行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创造了业内诸多“第一”,形成了覆盖银行、信托、租赁、基金、消费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环境金融产品与服务,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点绿成“金”的特色之路。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6月末,兴业银行为超过6000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累计提供绿色金融融资9000多亿元,融资余额超过4300亿元,在该行企业金融融资余额中的占比已超过14%。累计对923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281笔,所涉项目总投资5987亿元。
据测算,该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62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383万吨,相当于关闭169座100兆瓦火力发电站,10万辆出租车停驶35年。
充分运用多元金融产品已成为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新常态”。薛鹤峰举例说,目前兴业银行集团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中,通过信托、租赁等非银行信贷方式提供的融资占比已超过50%;全资子公司兴业租赁近1/3的租赁业务是“绿色”租赁。
在以碳排放交易为代表的环境资产交易市场,兴业银行同样占据先发优势。凭借完善的排放权领域金融服务方案,目前该行已与全部7个碳交易国家级试点地区达成合作,并与国内11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中的9个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提供包括交易架构及制度设计、资金存管、清算、抵质押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据悉,随着综合化、集团化经营提速,兴业银行已形成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租赁、基金、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综合金融集团。举集团之力,打造绿色金融全产品链。
2015年初,该行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七大核心业务之一,在集团层面建立专项推动机制,并正式发布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在内的“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集团产品体系”,实现“单兵作战”向“集团联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