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早已潜入 谁主民生?

来源:华夏时报
2016-08-01 21:49:00

先是东方集团联合华夏人寿“捅破窗户纸”成为一致行动人位列第二大股东,紧接着泛海控股董事长卢志强“巨资”增持重返第三大股东地位,而随着一纸公告显示新希望减持后仍保持4.82%的第四大股东身份后,民生银行股权之争再添新角色——晶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又被媒体报道推到了前台,与之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史玉柱会否结盟?还有谁在大笔买入民生银行?

《华夏时报》记者翻阅港交所披露的文章亦发现,国际资本高盛早在5月10日就开始布局,先后15次加仓直至持有11.91%民生银行H股。而新晋股东国泰君安国际和晶辉国际同时在6月1日增持了5.34%的民生银行H股,两者先后3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分别提升至9.07%和8.02%。

6月16日麦格理集团因增持民生银行H股至5.02%,超过了5%的披露底线浮出水面,后于7月14日增持至6.12%,又于7月22日减持至5.46%。此外,JP摩根、贝莱德资本都在上半年大笔买入。

“尽管各路资本摩拳擦掌,但民生银行的‘民有,国营,党管’的组织架构与万科公司治理结构完全是两回事。”记者从多位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内部管理层认可卢志强所言,“随着民生银行的发展,围绕股权的一些争议必然会产生。民生银行保持股权相对分散这个特征,使得董事会的决策可能更透明,更符合股东的利益。”

烽烟再起?

大佬云集的民生银行向来不缺故事。

作为一家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民生银行一直被各路资金觊觎,安邦在稳坐第一大股东之位时,恰逢前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被调查,本应该于2015年4月完成的第七届董事会选举,一直拖延至今还未完成。

根据《民生银行公司章程》,董事的提名由上届董事会在广泛征求股东意见的基础上,以书面提案的方式向股东大会提出。单独或合并持有该行有表决权股份总数3%以上股份的股东,才有权提出提案。

鉴于民生银行半年报的披露期是8月30日,市场人士分析,董事们必须在这个月底前完成抢筹。

先是6月29日晚,民生银行发布一纸公告称,东方集团(下称甲方)与华夏人寿(下称乙方)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称在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之前,双方联合行使表决权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5.48%。

公告称,甲、乙双方合力向本公司推选第七届董事会成员,甲、乙双方应对推荐董事的人选达成一致意见;若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甲、乙双方同意以甲方的意见为准。其旨在提升张宏伟在董事会席位的话语权溢于言表。

紧接着,泛海控股自7月11日至7月15日期间,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大宗交易系统增持共计8.43亿股A股,由此使得卢志强手中紧握民生银行16.82亿股本,持股4.61%。

尽管卢志强表示,此次增持主因是考虑到泛海向金融战略转型和看好民生银行发展前景,但拿出75亿巨资增持后,令其晋升前十大股东也是既定事实。

由此,外界认为本次股东躁动的背后皆因第七届董事会选举。

谁主民生?

有人大笔买进,就有人背后卖出。

7月22日港交所披露,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两次减持了民生银行1902.39万股,外界猜测刘永好“大幅”减持将“另起炉灶”筹备希望银行。

但来自民生银行的公告“间接”否认了新希望大幅减持一说,称自7月18日至7月22日,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减持A股6523万股。减持后,新希望与南方希望仍合计持有本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82%。

那么,刘永好未来会不会继续减持民生银行股份呢?去年6月他就曾公开回应称,其减持民生银行是出于投资需求,并不意味着要从民生银行撤退。换句话说,新希望不会无限制减持以至丧失未来争取民生银行董事席位的权利。

进一步从民生银行年报来看,能够匹配大宗交易对手方的还有中国人寿,其旗下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的持股量在2015年年底仍为9.28亿股。

而这位曾参与民生银行第三次股权争夺战的国有“大咖”早已萌生了退意。就在去年6月中国人寿减持民生银行2.51亿股时,就表态“未来12个月仍存在适度继续减持的可能性”。

按此逻辑,这场发生在2011年的股权争夺战最终以史玉柱为代表的民营股东方胜出,显示出民生银行的“民企情结”。

而在此次大股东“董事会”话语权重新排序戏码中,史玉柱保持其一贯的高调风格称,“民生是个好银行”。尽管混业步伐有点慢,但仍以“不卖、不减持”表达出其持有民生银行的决心。

而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H股3次增持的晶辉国际或与史玉柱有关联,将让民生银行未来董事席位的争夺增添不小的想象空间。

缘何争抢?

而在港股市场上,民生银行股权早已进入“买买买”的模式,除了晶辉国际外,各路资本在不断加仓之中:高盛、国泰君安、JP摩根、贝莱德资本、麦格理集团早在民生银行股权争夺前夜就已经入局。

让外界疑惑的是,没有“结盟”诉求的资本缘何也蜂拥进入民生银行?卢志强的一席话或许道出了各路资本增持的核心诉求,他称,“民生银行股价合适而且非常有发展前景。”

“大佬们”抢夺股权故事的背后正是对民生银行业绩的追棒。2015年年报显示,民生银行集团净利润461.11亿元,同比增加15.65亿元,增幅3.51%。

具体来看,在2015年发放的贷款中,小微企业、信用卡透支、住房贷款的占比分别为51.95%、23.48%和15.7%,其它贷款仅占8%。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认为,信用卡透支和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极低,小微企业的风险性也只是略高,坏账风险主要集中在剩下的8%上,而其1.6%的不良贷款和3.69%的关注类贷款均低于我国银行业的水平。

从业务转型来看,2015年民生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增长了33.91%,达到512.05亿元,非息收入占比高达38.7%,显示出民生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势头较好,转型较快。

总的来说,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治理水平远高于国内银行业的平均水平。杨国英认为,民生银行的市净率仅为1.09倍,绝对是一个足够便宜、足够划算的投资标的。

从股价上看,今年以来民生银行H股自2月探底5.98港元后,走势稳步上扬至8港元以上,走出了一波强势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