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化解风险,扭转资金“脱实向虚”

作者:戴蔚珑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2016-08-01 13:05:00

【农村金融时报】

受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风险压力持续增大,多措并举化解风险将成为主要任务。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导致银行业投资风险上升,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将使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外部风险加大将导致输入性风险加大。

不良ABS规模暴涨

近日,农行发布了农盈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公告,发行规模达30.64亿元,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成为迄今为止单笔规模最大的不良ABS产品。

自今年2月监管层确定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银行作为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总规模500亿元。

目前,中行已正式发行了以对公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中誉一期”;招行先后发行了以信用卡不良贷款和小微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和萃一期”与“和萃二期”;工行、建行和交行,尚未发行不良ABS。

不良ABS发行规模虽暴涨,但与500亿元试点规模相比,各家银行仍有巨大的操作空间。这也凸显了银行业资产质量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不良ABS有望成为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主渠道之一。

据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连续第12个季度上升。此前,不少商业银行寄希望于经济向好,压在手中的不良资产便可迎刃而解。

对此,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力戒浮躁思维,而要立足长远,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渡过困难时期。”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当前银行业风险仍然可控。从数据上来看,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61.3%的较高水平;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资本和拨备仍然较为充足。

影子银行存风险隐患

近期愈演愈烈的“宝万之争”让资产管理计划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焦点。

据了解,资产管理计划具备银行的间接融资功能,属于典型的影子银行范畴。包括资产管理计划在内的各种类型影子银行产品,暗藏的风险隐患已经拉响警报。

自2012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中国迎来了资管行业的大时代。为了追逐规模增长,不同资管机构之间广泛开展交叉业务,逐步演变成为脱离正规监管体系的影子银行业务。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资产管理市场规模约93万亿元,其中通道业务达26万亿元。

“梳理来看,资管业务的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主要流向了投机领域、产能过剩领域、融资平台和中低风险市场杠杆投资等4大高息领域,这在客观上推高了实体经济杠杆率,降低了债务透明度,增大了金融体系风险。”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

影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近期影子银行发展十分迅速,原因之一是存在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中国已决定开展新一轮监管体制改革来覆盖这些监管真空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办的中央银行政策研讨中表示。

不久前,银监会也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便是对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业风险体系进行管理和整合。

《指引》要求,银行要建立风险统一集中管理的制度,建立风险加总的政策、程序,选取合理可行的加总方法,充分考虑集中度风险及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传染,确保在不同层次上和总体上及时识别风险。

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在现行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业态监管当局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准入门槛、投资范围、资本要求都存在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可套利空间。

薛洪言表示:“影子银行风险因跨界和跨业而起,分业监管的架构倾向于‘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往往止于简单叫停‘惹事’的新产品或新模式,不是解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集聚的治本之策。”

他认为,根治影子银行问题必须从监管改革着手,着重“穿透式”管理,并基于资管产品的底层标的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据统计,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任务,通过信贷、理财、债券投资、信托、租赁等渠道新增资金投放14万多亿元,盘活不良贷款5000多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银监会强调,要协调好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与促进发展、践行经营理念与落实宏观政策之间的关系,着力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现象。

未来,银监会将重点严查十大行为,包括违规收费、增加企业融资负担,以及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

上个月,银监会已经发文通知各银监局以及各家银行,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至少半年一次,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和不足等进行自评估,并向对口监管部门或银监局报送。

目前,上海银监局已经公布了上半年辖内银行业运行情况。相对于连续12个季度上升的全国银行业不良率,上海银行业不良实现双降。其中,不良贷款率为0.79%,较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已实现连续8个月下降,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36亿元。

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在经济整体下行、结构调整加快的大背景下,上海银行业在风控方面表现较好,主要是由于上海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较早,此轮落后产能调整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上海对自贸区、科创中心等的支持也已经出现了反哺效应。

记者了解到, 截至2016年6月末,上海银行业共为532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表内外授信余额722亿元,以投贷联动模式为155户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余额超过12亿元。

银监会已在201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提出,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无还本续贷政策,将“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双基联动”、“网格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推广到县域。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25万亿元,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