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联村:变革中谋求新发展

作者:刘冰 来源:国际商报
2016-07-31 20:29:00

共联村位于宜昌市伍家乡城区东大门,是宜昌市远近闻名的楚天明星村。共联村版图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968户3146人,其中党员91人,村民代表42人。

共联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经辉煌一时。村办企业红火,全村实行粮油煤气补贴,免费入托入学,老人享受退休金。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村办企业纷纷关门、倒闭。到1999年,村里债台高筑,村集体帐户上仅剩下200多元现金,农村合作基金会1600多万元要兑付,3742万元的村级债务亟待偿还。1999年6月在这时候伍家乡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彭正平正式担任共联村党支部书记。

彭正平真正感受到了内心的沉重。“当时有一万个理由选择拒绝,但最终选择了接受,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自上任伊始,彭正平就狠抓班子、带队坚持用“四个一流”武装思想,充分发挥党建龙头作用,抢抓大城新区建设机遇,依托“临湖、临河、临江、临路”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全湖北省有名、全市领先的第一村。共联村先后荣获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百佳社区等荣誉称号。

争创党建品牌第一村

在第九届村“两委”换届中产生的现任班子,共有村“两委”成员6人,其中书记主任实行“一肩挑”,交叉任职面达到100%。共联村党委树立创新创先、创优创特的思路,大力推行“建实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满足微心愿”的“三微”服务工作法,通过因地制宜编织无缝网络、因人施策开展个性服务、因利势导满足微小心愿,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积极开展“三联三转三增”党建主题活动,即党员联系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效益;党员联系辖区单位,转变服务方式增合力;党员联系人民群众,转变工作方式增感情。创新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坚持开展“三线运行、五级架构、区域一体”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按照“党委领导联系服务党支部,党支部联系服务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三联”模式,划分“党员互联责任区”,构建网状党组织,实现无缝对接的工作方式。把全社区(村)91名党员按能力大小和居住方便程度,划分为91个责任区,每个党员联系10~15个农户,担负起以“治安联防、计生联管、困难联帮、好事联办、维稳联动”的五大职责,既解决了村组干部大量精减后缺人管事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周玉林组织责任区内外的村民聚集民间资本1000多万元成立了威力爆破股份公司,提供了60多个就业岗位,为股东分红600多万元,最多的一户达50多万元,实现了与居(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

同时,党委结合农村党员的特点,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活动,每个党员对照公开承诺向全体党员和居(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党代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谋求变革亟待发展的思想也渐渐深入人心。

如今,在共联社区(村),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全社区(村)干部群众正满怀激情干事创业,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新家园。

打造整村改造第一村

服务大城新区建设,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是共联村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共联滨江片区开发项目是宜昌市新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占地9800余亩,预计总投资过百亿元,该项目将对共联村整村征迁改造。2013年以来,共联村“两委”在共联滨江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依照划分的拆迁户联责任区,带头做工作、带头抓拆迁,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共联社区(村)与时俱进设立招商“门槛”,规定只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进村发展,并通过公开招投标,对合同到期的企业进行优胜劣汰,不仅确保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让规模小、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企业自动退出,为大项目发展腾出宝贵空间。随着泰丰粮油市场、三峡鑫物汽车城、泰丰石材城等专业市场的落户,共联社区(村)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商贸物流、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临江坪城乡一体化经济示范园。

今年,共联社区(村)与泰丰公司合作开发的共联商贸大市场已即将建成开业运营。该项目占地18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5.7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入4.8亿元,可解决1000人就业。共联社区(村)除了收取该公司出租经营期间的土地租金3000多万元外,还可获得5万平方米的商业门面和酒店,不仅有效盘活了村级发展用地,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聚宝盆”。

在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的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作用下,共联村五组拆迁区域已签约拆除房屋103户,为宜昌新区腾地461亩;龙盘湖国际学校征地范围内的13户全部征迁完毕,为宜昌新区腾地180亩。

惠及民生改善第一村

“要让全体村民享受改革的‘红利’,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是共联社区(村)发展的根本目的。”本着这一宗旨,共联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改善村民的福利待遇,二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村党委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2015年,村级集体经常性收入再次突破1千万,达到1202万元,实现了连续七年每年递增100万元的目标。村党委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改善民生。2010年7月,共联村为村民每人每月发放60元粮油补助,开全省先河。实现了全民统筹和医保全覆盖。70岁以

上老人每月享受80至200元的敬老津贴;残疾人享受每人每月40至100元的补助;大力推行奖励助学工程,每年对考取大学和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分别给予500至10000元的奖励;推行殡葬改革,对已故村民进公墓的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6000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开展“六好”即好公婆、好媳妇、好女婿、好丈夫、好妻子、好家长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三年评选表彰一次,已表彰五批260人。近几年来,村集体平均每年拿出300多万元用于反哺民生,并实行逐年递增,惠及全村3000余名群众。

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联社区(村)铺设了供水管道,全体村民吃上了自来水;集中住宅区安装了天然气;先后架设低压线路,解决了电压不稳的问题;投资2000多万元硬化了村级道路,并刷黑安装了路灯,让村民出行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村里还购买了龙灯、南狮、采莲船、花鼓等,并组建了体育、文艺演出队,参加各种大型文体活动。配套建立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设施,向村民免费开放。

党组织战斗力强了,集体经济壮大了,民生福祉改善了,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有了盼头,党员干部也更有了奔头,有了干头。

如今的共联社区(村),高速发展的态势与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一个富裕、和谐、文明、美丽的城中新村将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