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F100成立"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致力改进金融产业体系

来源:和讯网
2016-01-06 15:04:34
分享

  近来,不少海外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都在开展用区块链技术改进业务模式的尝试。区块链技术已经被视为下一代价值互联网的基本协议之一,对我国金融产业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鉴于此,2016年1月5日,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或GSF100)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英文名称为“China Blockchain Research Alliance”(以下简称“联盟”或CBRA),由GSF100联合论坛理事单位(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

  据了解,CBRA遵守《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章程》,服从论坛理事会领导,接受监事会监督,由论坛秘书处负责联盟日常工作。CBRA是论坛内部设立和管理的区块链学术研究平台,研究成员由国内外学界、实业界具有较强学术功底和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立足于打造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交流平台;打造政策沟通平台, 厘清区块链技术在现有监管模式与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定位;打造区块链技术的市场应用平台,推动具体应用规则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行项目落地与路演, 形成区块链研究领域具有高端学术品味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中具有基础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理事长、乐视控股(北京)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王永利,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副理事长、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清华大学iCenter导师、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丛书主编韩锋,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副秘书长、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甯辰,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曹德云,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助理刘鑫等出席了联盟成立大会,并就《区块链与金融创新》及“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建设方案、《区块链五年或将改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对银行业的影响和推动》、《区块链是建立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等议题发表了演讲和深度研讨。

  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使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去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的技术,它能够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在无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这对金融机构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区块链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机构运作的成本。在区块链上,交易被确认的过程就是清算、结算和审计的过程,这相对于金融机构的传统运作模式来说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对优化金融机构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二,区块链技术能够降低信任风险。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源、透明的特性,系统的参与者能够知晓系统的运行规则。在区块链技术下,由于每个数据节点都可以验证账本内容和账本构造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交易历史是可靠的、没有被篡改的,这相当于提高了系统的可追责性,降低系统的信任风险。

  第三,区块链能够驱动新型商业模式的诞生。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让它能够实现一些在中心化模式下难以实现的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产业,已经有机构提出要使用区块链技术去管理上百亿个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支付和维护任务。利用区块链技术,物联网设备生产商能够及大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和降低物联网维护的成本。

  第四,区块链技术具有灵活的架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划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几大类型,可根据机构的实际用途进行选择。

  第五,区块链技术是实现共享金融的有力工具。共享金融的本质是通过减少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金融信息和金融价值能够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流动,这是信息和价值的共享。

  第六,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鼓励协作和创新。通过源代码的开放和协作,区块链技术能够促进不同开发人员、研究人员以及机构间的协作,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各种技术方案、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据介绍,“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将致力于通过金融界、学术界的合作、创新,提高我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开发水平,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推进共享金融的实现,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正式成立后,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担任联盟主任,由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肖风和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担任联盟副主任,共同推动区块链的相关学术研讨和实践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