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P2P网贷行业最热的两个话题:宜人贷赴美上市,翼龙贷3.7亿拿下央视标王。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却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打上了“品牌”、“营销”的概念。
宜人贷IPO只募集1亿美元,被质疑“融的太少,所以上市是为了做广告”。再看翼龙贷,有业内人士表示,P2P网贷转化一个有效的投资用户约需500元,翼龙贷此举相当于签订了一个74万投资用户的采购合同。
宜人贷设定的首发募资总额只有1亿美元,说实话,这个保守的数字对于国内老牌互联网金融玩家而言,貌似不太难实现。往近了说,就在这三个月内,点融网拿下了2.07亿美元的C轮融资;金融搜索巨头融360拿下了10.35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
不过,“P2P美国上市第一股”所带来的品牌效应和营销价值,想象空间实在巨大。所以,“因为融得太少,所以上市是为了做广告”——居然在某些业界人士看来是说得通的逻辑。但登陆二级市场是一个很严谨的资本运作,记者认为这纯粹是一个公司主体根据自身发展或顺应母公司战略做出的成熟决定。
宜人贷的母公司——宜信作为成立9年之久、至少包括5块成熟业务数十家子公司、拥有4万雇员、年交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民间资本巨擘,将其中一块较为优质的、也较能迎合资本市场口味的资产分拆出去进行IPO来探路,是正常而且必要的。
再来看翼龙贷,该公司刚拿下央视标王,就有好事的自媒体迅速梳理了历届标王的下场。都用“下场”这个词了,可想而知相关文章的立场。
一位P2P营销服务商的高层人士曾对记者说:现在P2P营销推广的费用已经很高,转化一个有效的投资用户,要500元左右。也就是说,从纯数学的角度出发,翼龙贷这次等同于签订了一个74万投资用户的采购合同。
如果这个时候引入广告主分析,这就变成了翼龙贷的软文;如果引入翼龙贷为什么要投央视,那么这就成了一篇广告投放分析文章。两者都不是。让我们来讲讲行业背景,讲讲P2P为什么要投放天价广告。
几个不可忽略的现状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风投系P2P平台C轮融资已闭合;母公司资本实力本身就比较强大的P2P已正式发起冲击,例如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已实际控股了上市公司三元达,这被认为是红岭创投借壳上市之举;另外,还有不下60家已被上市公司入股或控股的P2P平台,正与母公司基于实际的供应链条,陆续推出保理、单据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资产产品。
也就是说,在中国生根已有至少7年之久的网贷,已经过了模式探索与用户教育阶段,行业准入门槛或许还很低,但是存活壁垒却在快速升高。去央视打广告的前提是——P2P得有这个钱。与其说去央视打广告反映的是P2P平台线上获客难、转化率下降,不如说是在一个更高层级竞争的同业多了起来。
有业内人士表示,P2P网贷行业的竞争在不断加剧,运营不规范、实力不强的平台正在面临淘汰。网贷行业对于劣质竞争者的大规模淘汰已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