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三大证券报要闻汇总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15-10-21 08:48:35

  原标题: 10月21日三大证券报要闻汇总

10月21日三大证券报要闻汇总

证券时报

  发改委牵头为9400亿PPP项目找婆家

  昨日,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联合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介电视电话会议。江苏、安徽、福建等七省发展改革委在会上进行了项目推介,共287个项目、总投资约9400亿元,涉及市政、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水利、能源等多个领域。

  会议指出,此次推介会是为民间资本搭建一个舞台,努力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让民间资本“挑大梁、唱大戏”,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PPP模式中的关键作用。同时,PPP项目的推出,将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为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提供更多便捷的机会。

  受各种因素制约,PPP模式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程度还不够高,一些PPP项目中,社会资本国有企业参与多,民营企业参与较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不少项目投资回报率偏低,对民营资本缺乏较强的吸引力。有的政府部门对PPP项目运作流程的复杂性认知度不够,提供的服务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导致民营资本没有稳定的预期,参与PPP项目的信心不足,民营资本的参与度并不高。

  民生证券分析员李云霏则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不小,项目收益分配达不到民营资本预期,降低了项目吸引力。调研发现,不少失败的PPP项目是由于当地政府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前后政策不一致,导致社会资本亏损,从而影响民营资本的参与信心。此外,调查还发现,社会资本预期的风险收益率可能是9%,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为8%,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是民营资本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会议强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采取了完善支持政策、强化项目推介、加强指导培训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高了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有效推进了投融资机制创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与全国工商联进一步加强合作,举办多种形式的项目推介会和培训会,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

  就如何充分调动民营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李云霏表示,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比如各地成立PPP基金以及专项债,增加项目资本金,降低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提高收益率,从短期来看可行。长远看,政府要建立并完善PPP项目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民营资本所承担的风险,促使民营资本积极参与进来。

  徐洪才认为,要调动民营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未来谁会为这个项目买单,要有具体的目标,也就是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使民营资本对未来现金流、经营方式等产生稳定的预期。同时,PPP项目的要义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还要统筹营利性资源与非营利性资源,以丰补歉,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此外,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业务能力与责任心,对PPP项目运作流程具有清晰的认知,提供完善的服务,有效调动民营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经济再平衡没有回头箭汇率工具化“此路不通”

  高杠杆场外配资零星重现 业内称规模有限难成气候

  中国银行发布首只可交易人民币债券指数

  监管层将进场核查期货公司违规账户清理

  新三板挂牌流程简化市场效率有望提升

  “十三五”规划将聚焦三大重要议题

  商务部:中国仍居最具吸引力投资地之首

  A股市场估值整体偏高 上市公司增减持脱离Q值

  电商夹击之下 百货业寻找转型“姿势”

  北京密集卖地模式开启未来一个月出让31宗

  资金风格指数重回历史高位A股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

  近1个月7牛股涨幅翻番 基金捕获5只

  国家队现身50股 位列5股第一大流通股东

  上海证券报

  中英经贸共振:300亿英镑大单排队等签

  10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英国首相卡梅伦预计,此行将为英国带来超过300亿英镑的交易和投资。高铁、核电、石墨稀及足球等成为外界看好的热门合作领域。伴随这一愿景,中英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图景进一步清晰。

  在一笔笔大单待签背后,商务部专家对上证报表示,在现有国际经济环境下,英国与我国可以形成共振,存在经贸发展的基础。英国外交国务大臣斯怀尔则看到了一个最好的年代。他说,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英国首相卡梅伦用‘黄金’一词来形容两国关系,我认为黄金意味着最好。”

  产业合作掀高潮

  卡梅伦办公室在一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声明中称,这些交易覆盖创意产业、零售、能源、卫生、科技、金融服务、航空航天和教育等领域,将为英国创造3900个工作岗位。

  事实上,早在习近平主席到达之前,外界对于中英两国的经贸合作便寄予厚望。这些被预期可能本周开花结果的项目包括核电站、环保发电站、油气项目及太阳能等多个领域。而其中最热门的词之一便是基础设施。

  法国电力旗下的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成为这几天被反复提及的名字。外界预计,双方可能达成协议让中方参股这一英国三十年来的首个核电站。而造价118亿英镑的高速铁路2号(HS2)建造合约上或许也会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

  此外,中富(英国)集团20日在伦敦宣布,已同英国奥西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投资20亿英镑(约合31亿美元)在英国建设“奥西斯生态园”。该项目包括两座生物质发电站。中富集团是一家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世桥控股集团和辽宁富通集团组成的合资企业。

  为何基础设施会受到关注?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副主任白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强项,未来我国基建要向高端发展,拿得出手的就是高铁和核电,这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也有体现。其次,英国是最早有铁路的国家,但是在当代,它在铁路建设方面有些滞后了。所以中英两国的发展在高铁与核电上,结合了双方的强项和需要,这是有合作空间的。

  能源方面的合作也值得期待。就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之际,19日在伦敦召开了一场“中英能源对话”。中核集团和晶科能源等中国企业的高层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次对话。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与英国国家核实验室主席理查德.莫兹利签署了《成立中英联合研究与创新中心联合声明》。据悉,这项合作已经获得英国财政资金支持,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端核技术领域的共同研发合作开创了先例。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则表示,中英双方希望能更深度合作,双方携手努力为巴黎气候大会创造了良好势头。而多国将受惠于中国光伏技术带来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不增加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能源结构替换和产业结构调整。“没有中国光伏产业,就不会有今天各国实施减排的决心和条件。”

  中英共振基础形成

  在不少海外舆论眼中,中英两国的牵手将实现“双赢”。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实际投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去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到8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增幅位列中国与欧盟主要贸易伙伴的第一位。

  彭博社分析称,英国已经在对华贸易上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此次若能签署投资协议,将有助于解决贸易失衡局面。

  而在20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习主席访问是进入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一个大好事。近年来,中英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亮点纷呈,成为推动中英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今年前9个月,在中国与欧洲主要伙伴贸易额同比都是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中英双边贸易额达580亿美元,基本保持稳定,充分显示中英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沈丹阳同时透露,这次访问会达成一批重要的经贸成果,涵盖金融、能源、医疗、汽车、地产等多个领域,合作形式包括双边贸易、双向投资、技术合作、金融合作和战略合作等。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日下午,6组中方企业与英方企业的签约,包括网信集团、建银国际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世纪互联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闪亮文化传播集团与尤南尼可集团;北京车网互联与TheFloow Limited等。

  在不少专家眼中,越来越多的经贸合作和外部的经济环境助推了中英关系的热度。

  白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未来的发展要突破原有的空间,包括“一带一路”等,这些都是我国国际拓展的延伸。“一带一路”战略一边联接的是欧洲,一边是东亚。在欧洲国家中,英国虽然属于欧盟,但不属于欧元区,所以没有被欧元区不佳的经济拖累,而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中表现也不错,“所以英国跟我们能形成共振,有经贸发展的基础。”

  他认为,在中英关系的互动中,英国参与亚投行为此开了一个好头。中国也要礼尚往来,其中包括人民币离岸业务,很多国家都在抢这一块业务,英国也有这个环境和条件。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证金系”投资图谱

  农村电商政策扶持新一季 主攻基础设施

  今年审计发现对企业违规收费超30亿元

  强化合规成行业发展主线第三方支付牌照再现被注销

  节后连闯四关 沪指重返3400点

  安彩高科定增引战投 郭台铭首秀A股市场

  大股东增持概念 中长期超额收益值得期待

  互联网板块资金关注新能源汽车反复活跃

  “中国大脑”计划将获政策扶持

  中国证券报

  “证监法网”专项行动彰显执法创新

  证监会上周通报,对4宗内幕交易案和1宗涉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等5宗证券违法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证监会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后续案件将渐次部署。目前,“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已开展半年。证监会稽查部门创新执法模式,打击个案,遏制类案,集中力量批次执法,不仅推动下一阶段处罚、听证等环节的顺利进展,而且折射出简政放权的背景下,从事前监管到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管转型思路,彰显监管部门肃清证券市场“毒瘤”的决心和稳定市场、修复市场、建设市场的信心。

  对违法违规保持高压态势

  从4月24日开始,针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易发多发态势,证监会在强化常规方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部署开展“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集中力量对市场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专项打击。证监会发布会公布的案例,既包括稽查执法部门的常规案例,也包括“证监法网”专项行动的相关案例。

  “证监法网”专项行动披露的案件数量已经破百,其中一半以上已进入行政审理或侦查阶段。稽查部门常规案件处理也在一直未间断,今年以来的案件数量也超过100个。这意味着,证监会今年披露的案件数量较去年将大幅度增长。相关人士表示,证监会对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后续案件有望继续渐次部署。

  梳理证监会今年以来披露的相关案件可以发现,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违规减持、短线交易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重拳出击违法违规行为。相关人士介绍,“证监法网”专项行动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工作,现在做到了每两周集中部署一批案件,每一个月集中突破一批案件,每周动态发布一些信息,并且案件对于各市场、各板块、各主体、各类型的违法违规行为基本实现“全覆盖”。

  已公布的相关案件涉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个板块,既有证券市场的案件,也有期货市场的案件。案件的涉嫌违法行为类型广泛,既有违反信息披露要求的信息欺诈行为,也有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禁止交易行为;既有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违反经营规范要求的违法行为,也有中介机构违反勤勉义务的执业违法行为;既有传统典型的证券期货欺诈行为,也有利用市场业务创新的新型违法行为。

  相关专家分析,此次“证监法网”专项行动范围广、频率高、力度大,通过创新执法模式,不仅推动下一级段处罚、听证等环节的顺利进展,并且不少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稽查执法思路四方面转变

  今年以来,A股市场剧烈波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证监稽查力量相对有限,如何把稽查的威慑力量做到最大、更多地打击违法违规以净化市场环境,成为证监会稽查执法部门的新课题。

  业内人士分析,在新背景下,证监会稽查执法思路经历了四个方面的转变。首先,从打击“个案”转变为重点遏制“类案”。遏制“类案”给市场上各种类型的违规行为划定了“监管红线”。谁要是碰了红线,证监会稽查部门就会调查,违规者就会受到处罚,起到了震慑作用。

  其次,从“被动等”转变为及时主动介入。

  此前,稽查局主要等待证券交易所等有关方面转来线索,稽查局判定是否涉嫌违法违规,然后再启动调查,是一个相对较被动的过程。随着市场上违法行为的花样翻新,稽查局开始主动对市场热点、舆论焦点进行跟踪、梳理、筛选,研判了四批覆盖市场各层次、各主体、各类型违法违规案件,积极回应市场和社会各方关注。

  第三,稽查执法从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联合多部门协同执法。稽查力量包括不同层次,稽查局、稽查总队、36家证监局、沪深专员办近800名稽查人员,遵循“统一指挥、科学分工、密切协同、快速反应”的新机制,执法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新机制下,稽查执法的所有线索全部统一到稽查局并由稽查局部署,然后对案件调查何时进场、何时出调查结果统一步调,稽查资源科学分工,统一调度,执法案件分类有计划地推进,最终实现证监会对社会热点的快速反应。

  最后,从封闭式内部执法转变为市场互动式开放执法。此前,稽查执法的对外沟通主要集中于行政处罚决定类的公布,基本上不存在案件刚部署就对外发布的情形。“证监法网”专项行动以来,每一批案件都是在开完部署会的当天就对外宣布,告诉公众稽查执法打击的是哪类案件,给市场参与各方形成威慑力。

  监管转型“在路上”

  证监会相关人士强调,专项行动并非“运动式”执法,而是与常规案件办理同步进行。整体来看,“证监法网”专项行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继续根据市场变化对违法案件进行部署。在此过程中,将继续贯彻打击个案、遏制类案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法网”专项行动是证监会在推动监管转型、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初,证监会主席肖钢提出“大力推进监管转型”,强调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监管取向从注重融资,向注重投融资和风险管理功能均衡、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转变;二是监管重心从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向强化监管执法,规模、结构和质量并重转变;三是监管方法从过多的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实施全程监管转变;四是监管模式从碎片化、分割式监管,向共享式、功能型监管转变;五是监管手段从单一性、强制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协商性、开放性转变;六是监管运行从透明度不够、稳定性不强,向公正、透明、严谨、高效转变。

  证监会相关人士分析,从“六个转变”部署开始,监管转型一直是近年来证监会着力推进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稽查执法,避免陷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证监法网”专项行动的展开显然与此一脉相承。对于未来规划,该人士强调,监管转型永远“在路上”。

  法学专家分析,稽查执法是证监会的基本职责和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实现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执法手段的不断创新、打击力度的不断加码将明显提高案件查处的效率,对于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者将构成有力震慑,对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从证监会稽查执法部门的创新举措来看,“证监法网”专项行动严打违法违规,对于稳定、修复和建设市场,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信用债市场迈向“新宽松时代”

  量价齐升 分级B重燃激情岁月

  上周沪深两市新增投资者29.55万

  场内货基遭大规模赎回基金建议卖出避“塞车”

  中铁二局、中国中铁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望再发力

  上市公司修订非公开发行方案增多

  严重供过于求 煤炭市场旺季不旺

  再配置宿命:股债齐牛还是竞跑

  大宗商品走到悬崖边BDI:绳索还是稻草

  “资产配置荒”隐现 机构海外布局升温

  全国股转系统公司修订挂牌业务指南

  七省发改委联合推介287个PPP项目

  “三驾马车”难以成为经济增长根本动力

  融资八连增 两融余额逼近万亿元关口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