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进入低利时代 钱多项目少境地尴尬

作者:吉雪娇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5-10-21 07:48:00

银行理财进入低利时代 钱多项目少境地尴尬

  受相关大环境影响,目前 “钱多项目少”成为资本市场的常态,许多资金已经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标的。而银行理财收益率的降低,更是难以保住市场份额和客户粘性。

  在难掩颓势的收益率下滑的态势下,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已跌入新低谷。其中,投资者“资产配置荒”的汹涌而来,亦令曾经风光一时的银行理财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对于资金端,另一方面,资产配置荒出现,也令优质资产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对于银行而言,优质资产的获取或也将日趋艰难。

  理财产品“金十”褪色

  近日,记者走访蓉城多家银行发现,虽然10月已过大半,但银行理财产品依旧“淡定”,而中秋、国庆的双节效应也基本隐没踪迹。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10月11日-10月16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较上期减少4个基点。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仅为17款,市场占比为2.35%。而就在包括“双节”在内的9月26日-10月10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亦仅为4.62%,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27款,市场占比环比仅为2.32%。节日效应的不温不火可见一斑。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央行的连续降息和降准效应,银行资金面普遍比较宽松,银行理财的节假日优势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则是月末、季末、节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缺席,或将成为新的常态。

  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出现下行态势,包括国债、大额存单利率在内的整个理财市场似乎都集体进入了“低利”时代。以曾近风光无限的P2P网贷为例,2014年1月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为19.6%,2015年9月则降为14.36%,降幅高达26.7%。“炒股被套,基金惨不忍睹,黄金难以保持。”面临诸多投资领域不景气,多位投资者向记者感叹,已进入“资产配置荒”时代。应该如何投资已避免资产的持续贬值,也成为其最为关注的问题。

  对此,有业内专家指出,高投资回报率甚至暴利的时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我国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期限的低利率时期。“未来能有3%-4%的投资回报率已经算是不错的水平,5%就已经是投资的赢家。”

  金融机构多途径寻优质资产

  与大量有投资需求的却没有投资渠道的资金相比。作为理财产品发行方的金融机构,面临的烦恼更加直观。

  记者调查发现,受相关大环境影响,目前“钱多项目少”成为资本市场的常态,许多资金已经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标的。“现在资管规模较大的银行没有投向的空置资金多达几百亿。”有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有钱不知往哪儿投,没有好的资产配置,市场产品越来越少,收益越来越低。”

  为了调和供求不平衡,减少运营压力,银行甚至有意在控制理财规模。银率网数据显示,今年9月累计有16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4634款理财产品,相比上月减少2.17%。“未来理财市场的竞争,拼的是资产质量,得资产端者得天下。”有业内人士直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随着资产配置荒出现,优质资产的争夺或将越来越激烈,获取也将日趋艰难。中金公司研报亦指出,在信用风险扩散,社会融资的资金越来越多用于负债利息偿还的情况下,银行无论自营业务,还是理财业务,风控越来越严格,有钱也很难投放出去。

  记者注意到,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总规模有所缩减,但在具体投向中,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却增幅明显。普益财富数据显示,9月,组合投资类产品市场环比仅增加91款,占比下降4.24个百分点至35.01%,然而,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却环比增加799款,市场占比上升4.66个百分点至60.66%,占据了银行理财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记者调查发现,为了尽量维持相对高水平的收益率,保住市场份额和客户粘性,部分银行不得不压缩利差,并采用给债券加杠杆提高资产收益的方式,将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或高等级信用债通过质押融资,进行再投资。据了解,通过优先、劣后结构化设计,以及债券股权质押回购比例的设置,杠杠最高可以放大到10倍。

  但这无疑暗含风险。继南京雨润13亿元面临违约威胁后,央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核心子公司发行债券也被担忧或出现违约。“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债券市场陆续发生的信用事件并非孤立现象,前期积累的很多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很大。”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团队报告指出。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因此银行在“加杠杆”时也多设置了警戒线,“一般国有大行在40%,股份制银行则多在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