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推“扶老人险” 专家认为健全保护机制是关键

作者:蒲长廷 谢家乐 来源:法制晚报
2015-10-20 15:13:06

  支付宝推“扶老人险” 付3元可赔诉讼费 专家认为健全保护机制是关键 本报微调查显示——

  给扶老人投保 6成人愿意

  “扶老人被讹”事件屡屡发生,“扶不扶”引发争议。近日,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用户只需支付3元,在一年期间内因“扶老人”而对簿公堂最高可获赔2万元诉讼费。该保险推出后,就有2.6万余人投保。

  《法制晚报》(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微调查显示,六成网友因为担心此类事件而产生纠纷,认为有必要买这样的保险;同时,四成多网友认为“扶老人险”是商业炒作,拿“扶老人”做噱头,更不能把道德风险拿金钱来弥补。专家认为,若想要把摔倒的社会公德“扶”起来,除了健全对施助者的保护机制,还要加大对“讹人”等行为的道德谴责和法律打击力度。

  如何保

  “扶老人险”3元保2万元诉讼费

  近日,支付宝在“我的保障”中悄悄新增了若干险种,其中包括一项“扶老人险”。支付金额为3元,该险种的介绍显示:“保障因老人摔伤撞伤等意外,被保险人提供帮助后导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而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限额2万元。保期一年,并赠送全年法律咨询服务。”

  目前该险种支持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河南、天津等省市的用户购买。被保险人年龄为满30天-75周岁。产品页介绍显示该险是由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

  至于该险是“谁的主意”,支付宝方面并未透露。但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推出“扶老人险”,是希望能通过这项保险来弘扬社会“正能量”,让人们敢于“扶老人”。

  只赔诉讼费 不管赔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该险赔付的是诉讼费用。

  蚂蚁金服工作人员向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表示,投保后,当“扶老人”还是“撞老人”的问题被诉诸法庭,投保人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可案件一旦败诉,需要支付给老人的赔偿金不在保险范围里。

  而之所以提供诉讼费用赔偿和法律咨询服务,是因为往往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很多人法律知识匮乏,不知道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此外,一些人也担心打官司可能产生的诉讼费用。

  蚂蚁金服工作人员说,如果投保人真的遇到了“被讹”或“碰瓷”的状况,可以向保险公司提供的律所咨询,寻求保障自身合法合理权益的方式。

  而如果不是“被讹”,而是真“撞人”了,蚂蚁金服工作人员表示,依然会赔付诉讼费用,虽然不能排除有的人撞人了仍然恶意要求理赔,但这项保险只是赔付诉讼费。

  怎么看 近6成网友认为“有必要”

  就是这样一份“扶老人险”,推出几天便有超过2.6万人投保。在社交媒体里,网友热议不断。

  有网友认为,“为‘扶老人’还专门出了个保险,感觉无形之中就是给摔倒的老人扣了‘讹人’的帽子。”也有网友认为,虽然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之前互联网推出的“奇葩险”,但具有一定的意义,年轻网友“小石”就对于“扶老人险”十分认可。更有网友戏称:“‘扶老人’真怕还是假怕,3块钱拉出来遛遛。”

  本报昨日发起的微博调查显示,在得知该保险后,有近六成网友已购买或准备购买。谈到该保险是否违规时,过半网友认为“打擦边球”。至于如何看待这份保险,四成人认为“扶老人险”是商业炒作,拿“扶老人”做噱头;而有近六成网友认为“买这份保险很有必要”。当然,四成人表示不能把道德风险拿金钱来弥补。

  评一评 “扶老人险” 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某寿险公司负责人向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表示,“扶老人险”保险属于与互联网结合的创新产品,呈现一定“娱乐化”特征。保险公司推出这些保险产品,主要目的是营销,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产品知名度。这类保险不会成为保险公司的主流产品,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对消费者来说,若真想从中获益,一定要谨慎选择。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从道德角度抨击这项商业策略。尽管通过社会保障的商业化运作来‘反推’实现道德义务,多少让人有一种‘道德滑坡效应’的担心,但从效果来看,这或许有助于提高人们大胆扶老人的几率。”该负责人认为,该保险对于企业来说,颇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之意。

  健全施助者保护机制 加大“讹人”法律打击力度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障人们生活中的各类需求,因为消费者有被讹的风险存在,所以“扶老人险”希望能够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守护大家心中的善意。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对老年人不太公平,这一棒子也冤枉了不少并没有讹人之意的老人。

  就如网友“褪818墨”说的,“如果被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传颂的尊老爱幼的美德,需要‘保险’的利益保底才敢去做,这样弘扬的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意义何在?”

  王绪谨则认为,若想要把摔倒的社会公德“扶”起来,除了健全对爱心人士及施助者的保护机制,完善道德激励,解除助人者的后顾之忧外,同时加大对诬告、讹人、敲诈等勒索行为的道德谴责和法律打击力度,这才是真正解决“扶不扶”这一痛点问题的关键所在。(记者 蒲长廷 谢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