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重要途径

来源:互联网金融CEO说
2015-10-19 13:12:47

在10月15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要把握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平衡,使得科技创新在引领金融普惠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驱动我国金融业不断创新、普惠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

汉族,1964年8月出生,江苏泰兴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央行副行长: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重要途径

如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屠光绍副市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刚才屠市长的精彩演讲让我很受启发,“互联网+”对我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全新的意义。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金融、普惠民生、服务社会”,反映了当前我国金融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承载了我们对以科技创新驱动金融改革和普惠发展的诸多期待。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本届论坛的主题,说一点我自己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金融普惠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已成为金融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普惠民生、服务社会已成为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 正确认识科技与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一直驱动人类经济社会发生变革,也推动着现代金融业不断发展前进。普惠民生,使优质金融服务覆盖更多的人群则是金融业发展的最高目标。科技发展还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为金融创新注入新的动力,为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发展普惠金融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说,科技发展与金融创新、普惠金融之间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首先,正是科技的驱动使金融业实现了向信息化转型发展。

金融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现代金融业依托于信息技术应用而发展,已经演变成高技术含量的行业,特别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一步与金融业务融合,改变了货币流通、储藏、清算的渠道与方式,改变了金融业务流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当前,货币形态逐步电子化、数字化,金融机构多元化、虚拟化发展,金融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金融市场一体化需求迫切,金融监管复杂度大幅提高,金融业呈现信息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已成为金融深化变革新的突破口。

其次,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又为金融普惠民生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产品基础。

科技已经从金融的工具,发展为与金融创新融合、乃至引领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在给金融业物理特征和运行方式带来巨变的同时,也驱动着金融业的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做出相应变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金融业也面临市场化、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的挑战,亟需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民生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与效率。信息爆炸式增长使金融业积累沉淀了大量信息资源,亟待深度挖掘利用,不断发展新业态和开发新产品,加速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就是科技驱动金融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成果,为普惠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第三,发展普惠金融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的金融机构与借贷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小微企业投融资需求日趋旺盛,居民可支配财富快速增长也使信息消费与财富管理需求越发迫切,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和动力不断增长,金融服务的创新空间极为广阔。尤其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金融科技融合发展趋势下,金融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亟需探索新技术应用以提升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央行副行长: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重要途径

二、科技创新在引领金融普惠发展中的面临的挑战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源于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中呼吁建立普惠经济部门,旨在建立有效的、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推动金融行业在技术架构、管理运营模式以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革,金融服务的效率不断提高,对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发展也面临加强监管、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挑战,这些都亟需我们深入研究,探索应对之道。

首先,如何提升宏观调控与跨市场监管能力,促进金融稳定。

伴随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以及众多互联网企业不断向金融领域渗透,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正成为当前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货币的数字化也带来了流通环节统计监管困难和风险传导机制变化等问题。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货币流通、金融交易等数据,为科学引导利率水平,制定货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监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提升宏观调控和监管部门的履职效率。

其次,如何降低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将改变现有基于主机的IT架构,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进而推动业务流程再造。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降低了对大型机的依赖,中小金融机构可通过租用云服务实现轻资产化,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将更注重网络金融服务,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及信息科技平台化和规模化的成本优势,降低金融服务边际交易成本。此外,凭借大数据技术,还可利用客户交易记录、商户信用评价、回款周期、社交圈等线上信息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有效降低操作成本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授信效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如何拓展金融服务范围,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金融服务发展也不够均衡。传统金融多数依赖于银行网点的柜台服务,由于金融网点不足,在偏远区域尤其是县域和农村地区,客户难以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以及与金融业务的不断融合,互联网金融通过7×24小时全球覆盖的互联网络,可以突破空间和机构布局的瓶颈,覆盖因边远地区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6.49亿,手机网民5.57亿,特别是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78亿,占所有网民的27.5%,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速度较快,通过提供网络理财、线上贷款、支付等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欠发达地区因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带来的金融服务难问题。

第四,如何丰富金融服务主体和产品,完善多层次服务体系。

创新性强是互联网领域的显著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不断融合,不断丰富金融参与主体和金融服务产品,可促进支付、信贷、理财等领域的重塑。一方面,金融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将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小额信贷机构、小微金融投资机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较为成熟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借贷、大数据小额贷款、互联网信用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众筹等创新产品蓬勃发展、日益丰富,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加多元、便捷的金融服务。

央行副行长: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重要途径

三、科技创新要在引领金融普惠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创新将驱动我国金融业不断创新、普惠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未来,人民银行将同社会各界一道,加强对新科技开发应用、风险识别、安全管控的前瞻性研究,积极稳妥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全面提升金融普惠水平。

一是注重新技术应用,构建适应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高效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够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能够促进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贯彻实施。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科技息息相关。我们要科学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挖掘互联网资源,探索建设适应金融线上线下发展需要的身份认证体系,以满足多层次账户体系不同安全级别的要求,促进多层次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探索建设适应信息化金融发展需要、功能完善的云服务平台和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征信、支付、反洗钱等相应的基础设施,解决宏观调控与跨市场监管手段不足、远程开户安全性不足、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覆盖率不高等问题,为金融创新与普惠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二是注重创新与安全的平衡,营造安全和谐的金融生态。

安全是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谈不上金融稳定,金融普惠发展也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互联网时代,网上金融服务涉及账户管理、个人信息、金融交易等敏感信息,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开展金融创新时,要始终把客户权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客户金融资产的安全。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的检测认证体系,依托“检测、认证、检查”等手段,加快标准实施和落地,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安全性、兼容性和标准符合性,保障普惠金融的安全规范发展。

三是包容与监管并济,促进金融普惠、持续发展。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金融生产力变革必然会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一方面,要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更要针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加强规划,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完善相关风险监管指标体系,提高监管能力,推动金融普惠、可持续发展。

央行副行长: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金融改革重要途径

各位来宾,我国金融业的创新和普惠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希望各领域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于这个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金融普惠发展,提升金融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也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必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祝本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