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产业变局:国际投行大撤退中资机构挺入

作者:蔡情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10-16 14:02:16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5日讯(记者蔡情)随着大宗商品一波牛市的完结,该市场的投资回报不断缩小,而欧美等国的监管政策却越来越严格,因此国际投行纷纷宣布撤出大宗商品市场。此时的中资银行及经纪商却大举挺入,填补西方业者撤出大宗商品交易留下的空缺。

国际投行大撤退

近日有媒体曝光称三井株式会社计划将旗下伦敦和纽约的贵金属部门在12月份关闭,其实据中国经济网记者观察,三井已经算是银行业中从贵金属行业撤退相对较晚的一家了,早在三井之前,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巴克莱以及高盛等国际投行巨头已经宣布撤出大宗商品市场。

追溯源头,商业银行正式跨入大宗商品产业是在2003年,当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首次批准商业银行交易实货商品。2013年,高盛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等,都已成长为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巨头。十年间,全球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市场经历了价格剧烈波动期。

2013年,中国经济调结构,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被放弃,美联储也进入退出量化宽松的讨论期,全球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华尔街投行纷纷撤离大宗商品。

摩根士丹利将旗下大部分全球实物石油交易业务出售给俄罗斯最大油企Rosneft。德意志银行也表示,出于监管及利润恶化压力,将退出能源、农业、工业金属和纺织品交易业务。

2014年1月,美银美林表示,将出售欧洲电力和天然气销售及交易业务。3月,摩根大通以35亿美元现金出售该行实物大宗商品资产和交易业务,包括全球原油、北美电力、北美天然气、欧洲电力等业务。4月,巴克莱宣布将退出大部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包括金属、农产品和能源业务。高盛则剥离了金属仓储业务。

就在国际投行大举退出商品市场之际,大宗商品市场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下跌。国际投行的退出是否是商品价格暴跌的推手还不得而知。市场人士认为,也许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

中资机构挺入

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国际大投行的退出,中国的银行和经纪商,却在抓紧进入这个领域,构建投行业务结构成为不少券商当下的主要任务。在接盘完成后,商品市场能否掀起新波澜,也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经济网记者初步统计发现,目前已有中国建设银行、南华期货、中信证券以及广发证券旗下广发金融市场这4家中资机构被曝加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交易。LME是全球最大的工业金属交易市场。

广发金融市场执行长Andy Gooch表示,“我们进军近几年已经比较理性的市场,而且已有不少业者撤出该市场。这提供了新进者加入并发展业务的机会”

中国LME交易的成长与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同步,中国在许多金属市场的全球市占率扩大至一半以上。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驻伦敦金属研究主管Robin Bhar称,“这会是首波加入热潮,后续还会有更多,我不认为会就此打住。鉴于目前亚洲的支配地位,以及交易重心愈来愈向亚洲靠拢,因此这是正在发展中的趋势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