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带银行卡不要紧 刷脸就能取钱了

作者:邓莉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5-10-16 14:02:16

◎每经记者 邓莉苹

不用带卡,无需预约,走到ATM机前,“刷脸”就可以取走现金……这并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可以实现的场景。

近日,招商银行宣布推出“ATM刷脸取款”业务,用户可通过“刷脸”、手机号码和密码实现取款业务。据了解,这是国内银行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自动取款机上。

事实上,关于人脸识别等生物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业界已讨论和探索许久。此前,微众银行、中国平安等都在某些业务环节中加入了生物识别技术的使用。

在招商银行总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周天虹看来,相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可让人和电脑更加自然和便捷的交互;同时,在金融服务场景化的大背景下,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单日“刷脸”限额3000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体验了招行“刷脸取款”业务。在ATM屏幕首页点击选择“刷脸取款”功能,将脸对准摄像头,3~8秒后系统给出验证结果;验证成功后,客户需输入手机号码;最后,输入取款金额和密码,就可完成取款。

周天虹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对光线和人脸角度要求比较高,目前行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拒绝率在10%左右。若要降低拒绝率,需收集更多可信片源。

据招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刷脸取款”应用了“三维成像技术”,可帮助排除视频、照片等平面影像,还可进一步利用核心算法对人的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将误识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并保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实际上,今年5月和8月,招行分别在可视柜台、柜面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辅助远程坐席及柜员完成客户身份核验。

周天虹表示,人脸识别技术是辅助核身的,电脑可以按照算法更精细地对比。同时,有人的场景使用人脸识别,可以帮助招行收集大量可信片源。目前,招行每天收集到的客户数有6万多,随着片源库的快速增长,拒绝率会持续得到改善。

据悉,目前“刷脸”取款每日限额为3000元。招行已对深圳和上海的少量ATM机进行改造,接下来还会对全行的ATM进行评估,如果条件合适,会对这些机器进行改造。

“人脸识别”更易推广

目前来看,招行的“刷脸取款”业务,可以实现的仍然是“无卡取款”,而“无卡取款”并不是一项新业务。此前,多家银行都已推出了类似业务,用户事先在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进行预约,凭预约码就可以在ATM机上取款。

前述招行相关人员表示,与现有的“无卡取款”相比,“刷脸取款”的优势在于进一步简化了用户的取款流程,无须事先通过手机银行进行预约。相对而言,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用户体验。

而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来实现无卡取款,此前亦有其他银行进行过尝试。比如,此前攀枝花银行就推出了掌静脉存取款业务。签约“掌静脉”识别业务的客户,在该行的ATM设备上选择“掌静脉”,输入预存手机号,再扫描手掌静脉,输入密码,即可办理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等业务。

不过,依靠掌静脉识别技术,需先采集客户的掌静脉数据,相比人脸识别增加了一道应用门槛。

此前,某华南地区银行人士认为,掌静脉、虹膜等生物识别方式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但这类设备的成本较高,导致这一技术更适合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难以大规模推广。而且,前期录入个人信息,客户还是要去银行。

“招行推出人脸识别技术也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但改造的成本并不算高。”周天虹认为,生物识别技术非常多,但人脸识别相对而言可运用范围更广。首先,它具有非接触性,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同时,这一技术不涉及客户的隐私数据,提取和运用也不会让客户有不适感。

前述华南地区银行人士亦表示,相对其他生物识别技术来说,人脸识别比较便宜、而且有可能实现远程使用。

“场景化”运用空间大

在金融业在探讨人脸识别时,远程开户问题是绕不开的。

前述华南地区银行人士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大面积推广的条件,通过摄像头就能完成,可弥补一些银行网点建设不足的问题。但业内对这一技术还在探讨,监管也没有完全放开。

今年5月,在“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通过人脸识别远程开户应先订立一个普遍性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制定金融标准。在人脸识别尚没有技术标准的情况下,贸然放开可能还有一些顾虑,“没把握这一顾虑何时打消,也没有很明确的时间表。”

周天虹表示,目前监管层并没有放开远程开户,而且短期也没有看到放开的可能性;亲见、亲签一定有金融稳定和安全的考虑,目前机构想通过人脸识别来解决获客问题可能还不行。“目前,招行正在逐步推进和验证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可以让人和电脑更加自然地交互。”周天虹表示,在金融服务场景化的背景下,金融服务需要深入到各个场景中去;而这些场景基本都不在实体网点内,这就需要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来实现。所以,这方面的市场应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