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金融数据向好 M2增速回落打开双降空间

来源:一财网
2015-10-16 12:35:51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但不是十分明显。分析人士表示,稳经济不能单靠货币政策来刺激和拉动,还需要财税、投资等多种手段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金融改革的进一步跟进,以及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构建。

从目前数据来看,前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10月15日,央行发布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新增信贷1.0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升至1.35万亿元,连续3个月上升。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微降至13.1%,狭义货币(M1)升至11.4%,为2013年5月来的最高值。

不过,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均认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但不是十分明显。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稳经济不能单靠货币政策来刺激和拉动,还需要财税、投资等多种手段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金融改革的进一步跟进,以及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构建。

9月新增信贷1.05万亿

央行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同比多增1443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90万亿元,同比多增2.34万亿元。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3192亿元,同比少增4641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3.00万亿元,同比多增1.93万亿元。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期限结构上来看,9月新增短期贷款环比净增2153亿元,同比净增181亿元,而票据融资显著下降,仅增加284亿元,环比较前8个月的月平均票据融资规模1714.5亿元少增1430.5亿元。中长期贷款方面,环比快速上升,同比也较2014年9月多增2294亿元。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增加得比较多,一方面与房地产按揭贷款增加有关,同时也受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影响,这两者都符合稳增长政策方向。”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主管周景彤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人民币贷款占比不降反升,反映出信贷融资仍是当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体渠道,这和今年股市IPO暂停、融资环境不理想有关,也与监管当局治理同业业务导致信托贷款大幅下降、委托贷款统计口径调整有一定关系。

杨驰认为,尽管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2.34万亿元,仍难以弥补信托、股市、银行承兑汇票增长乏力带来的融资规模下降。今年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银行放贷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低于去年将是大概率事件。

“总体看,前三季度货币金融环境平稳,但是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贷款增加较多,占比较大,是社会融资的主渠道。”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这一方面说明,央行在促进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贷款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有所增长,特别是9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了1443亿元。

李建军认为,目前市场的资金是充裕的,资金价格较为合理,说明问题还是出现在资金的运用上。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9月份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票据融资增量显著下降,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转好迹象,有利于第四季度经济企稳。

连平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近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偏宽松的有效刺激,部分地区基建项目等在逐渐上马,加之最近一次降准执行时点为9月6日,新增的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也部分转化为9月人民币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快速增加。随着短期贷款需求的增加,票据融资规模的减少就显得自然而然了。新增人民币贷款维持一个较高增速,将很大程度上缓冲实体经济下行压力。

杨驰同时表示,按照往年信贷规模按季度3:3:2:2的投放节奏,考虑到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9.9万亿元,全年信贷规模应该在12.5万亿元左右。

9月M2增长13.1%

数据显示,9月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末高2.1个和8.2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M2同比增速微降至13.1%,M1升至11.4%,为2013年5月来的最高值。

“我们预计9月外汇占款降幅缩小至-2500亿与-3500亿元之间。财政投放力度减弱,财政存款减少2793亿元,低于历年同期。”谢亚轩表示,“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显著增强人民币汇率波动性,9月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汇率预期稳定之后,居民和企业外币存款小幅下降152亿美元。但是外币负债去杠杆化的趋势加快,境内外币贷款减少505亿美元,上月仅有100亿美元。”

此外,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0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2172亿元和2145亿元。

谢亚轩称,9月社会融资规模升至1.35万亿元,连续3个月上升。债券融资亮眼,委托贷款大幅增长。表外融资规模占比回升,主要受益于委托贷款的大幅增长至2441亿元,是年内的最高值,信托贷款和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负增长。资金涌入债券市场,企业债券融资创有史以来新高,本月增加3728亿元。

连平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前三季度为11.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5786亿元,可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到实体经济前三季度融资需求;受股市前期剧烈波动且近期趋稳的影响,债券融资规模9月新增较多,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权融资仅新增46亿元,相对于前几月明显下降。

四季度降准降息预期加大

周景彤向本报记者表示,从最新金融数据看,之前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M2增速保持总体稳定,人民币贷款超出预期。但货币放松的幅度和经济的表现并不是十分匹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但不是十分明显。目前,稳经济不能单靠货币政策来刺激和拉动,还需要财税、投资等多种手段的协调配合,也需要金融改革的进一步跟进以及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构建。

“主要问题还是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不畅通。”杨驰说,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利率来看,都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说明银行体系的总体流动性充足。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软,银行缺乏优质安全的放贷对象,“资产配置荒”的现象比较明显。

央行数据显示,9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5%,比上月高0.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9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1%,比上月高0.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92个百分点。

李建军认同实体经济传导不利的观点,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因为银行贷款借新还旧概率高,而直接融资才是市场对投资和企业未来的预判。间接融资占比高说明在投资规划-财政税收支持-贷款上有逻揖关系,而这与企业自主投资找资金不太相同。

李建军表示,经济转型中新好项目不足。此外,下个季度可期待的新好项目还是以基建居多,“现在转型中,估计未来高端制造是个方向。另外就是精细化,高质消费是个方向。”

“个人预计三季度GPD可能在6.8%左右,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与降息相比,考虑到外汇占款还在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我觉得近期可考虑继续通过降准来保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周景彤说。

“考虑到CPI增速重回1字头,PPI长期低迷,物价水平在低位徘徊为货币政策放松提供了有利条件。存贷款利率仍然有一定的下调空间,预计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流动性情况,四季度还会有降息降准政策出台。”杨驰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定向调控的思路,在外汇占款放缓的背景下,探索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政策性银行注资等新的货币投放渠道,力图将更多资金引入“三农”、小微、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

连平认为,从目前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来看,前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环境仍将保持现有节奏,央行定向调节工具也会不断地丰富和运用,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充裕状态,政策导向型行业企业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信贷支持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中长端贷款利率可能延续下行趋势。